母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在杨朝廷的记忆中依旧清晰。1989年,他从遵义农业学校(下称遵义农校)毕业,一转眼,毕业已经30多年。杨朝廷说:“遵义农校有我青春的印记,难忘求学经历和恩师的谆谆教诲,感恩母校。”
1986年,杨朝廷考入遵义农校农学专业。为庆贺他考入遵义农校,父亲特地在习水县回龙区(现回龙镇)街上给他做了一套涤卡面料的新衣裳,并请木匠做了一口装书和衣服的木箱子。开学那天,他一大早从习水县城坐客车赶往遵义,夜幕降临时才抵达学校。
杨朝廷说,在现在看来,当时的遵义农校还是非常简陋的,校门外大概3米宽的路旁,是一片长长的、矮矮的瓦房;残垣断壁的围墙里,有几栋红砖青瓦的校舍;校园内的运动场里,到了春天,也没有连片的绿草……
“学习上,我是一名成绩中等偏上的学生。”杨朝廷说,至今难忘班主任陈恩谦老师在稻田里、显微镜旁,像农民般劳作,细心教导每一个学生;学生科科长申卡辉老师,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和富有哲理的语言,至今记忆犹新。当时,学校考虑到他们班毕业后不包分配,为了让他们能更好地就业,陈恩谦老师和其他老师一道专门编写了《农业技术推广学》一书。
1989年7月,杨朝廷从遵义农校毕业。回家后,他先是在家帮父母干了两个月的农活,之后到了当地的烟草站当烤烟辅导员。同年,适逢习水县磷肥厂招工,他成为了厂里的一名一线工人,由于表现好和中专生身份,被厂里提拔为供销科科长。1995年,任副厂长。2000年,杨朝廷辞职,怀揣几千元积蓄,搞运输、干白酒营销生意……2004年,他向银行贷款10万元,开始涉足建筑行业。2014年,创建了贵州鑫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后,杨朝廷坚持以“以人为本、质量第一、安全第一、速度第一”的发展理念,在习水县政务中心项目建设中,以93天的惊人速度完成从平场、主体、室内外装修装饰及附属工程,并交付使用,在该县建筑业中创造了“习水速度”。同时,杨朝廷还在该县建筑行业内,第一个推行农民工资实名制、第一个实行建筑行业工人工伤保险。
作为时代的幸运儿,杨朝廷没有忘记遵义农校老师学以致用、反哺社会的教诲。在习水县脱贫攻坚工作中,公司主动加入贵州厚德公益基金会并任理事单位,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2010年以来,公司累计资助50余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捐资200余万元,在家乡回龙镇青杠林村民组建起了文化广场。
杨朝廷说,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仍将牢记遵义农校老师的教诲,努力谱写人生华章。
(记者 黄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