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条例》的核心精神 2023年10月30日 遵义日报 苑广阔

  苑广阔

  对于大多数未成年人而言,他们一方面还不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不知道道德与法律的边界在哪里,可能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有意无意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而很多互联网的地下产业链,以及一些违法违规的活动,正是以未成年人为主要侵害对象的,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可以说,这正是国家在诸多围绕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之外,再次出台专门的《条例》的主要原因所在。和其他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规章相比,《条例》紧紧围绕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为中心,法律条款更具体,保护措施更得力,保护效果也就更加值得期待。

  《条例》明确了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并依据职责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明确了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内容,同时强化学校、监护人网络素养教育责任,建立健全学生在校期间上网管理制度。明确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终端产品的功能要求等。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都能够领会《条例》的核心精神,那就是从政府到社会,从学校和监护人,再到网络工具、平台的开发者、管理经营者,要形成合力,各尽其职,共同为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编织一道无形大网,让未成年人在享受网络所带来的各种好处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多角度、全方位的保护。

  伴随着《条例》的即将实施,希望从上到下,都高度重视,积极行动,把《条例》落到实处,让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也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