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国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快车道,但维修人才不足问题也日益凸显。不少人感慨新能源汽车“买车易、修车难”。按照“售后端市场滞后5年”的规律,新能源汽车相对集中的维修期即将到来。(10月23日《江海晚报》)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在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是对环保理念的践行,更是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然而,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迅速普及,售后维修难题逐渐暴露出来,成为车主普遍面临的困扰。“买车易,修车难”的尴尬现象,正影响着消费者的体验和市场的良性发展。
如今,消费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渠道有限,专业的维修店少之又少。传统汽车维修店许多未具备维修新能源汽车的资质和技术,车主只能选择少数品牌的授权维修点,这不仅增加了维修的难度,也导致费用居高不下。
各品牌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各有特点,导致维修的复杂性和标准的多样性。为了提升售后服务的覆盖率,汽车制造商应与社会力量共同合作,广泛开展新能源汽车维修培训,提高社会维修机构的技术水平。此外,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更多维修企业申请新能源汽车维修资质,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保障消费者权益。
新能源汽车维修的专业性较强,亟待加强维修人才的培养。职业学校可加大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的设置,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维修技师。政府可以与学校合作,推出新能源汽车维修相关的学科课程,并引入企业参与教学,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缩短人才培养周期。企业应当重视内部维修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维修团队的专业水平。此外,行业协会可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认证工作,推动行业形成规范的职业技能评价体系。
面对日益突出的维修难题,各方应积极行动,共同构建完善的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体系。只有解决“维修难”问题,让消费者用车无忧,新能源汽车才能真正摆脱“买车易,修车难”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