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樊明富 陈义鹏)6月24日,贵州航天医院呼吸团队在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二级教授廖江荣的带领下,成功为一名肺结节患者实施了贵州省首例AI机器人辅助肺部病变“经皮冷冻旋切活检技术”,仅用“一针穿刺”,就为患者揪出病灶“真凶”。
和传统活检针相比,新技术优势明显。实施“经皮冷冻旋切活检技术”时,医生通过AI机器人精密的操作系统,以毫米级的精确度操控冷冻探针,直达靶点,利用低温摧毁病变组织,且一针获取的组织量是传统针的2.4倍,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效率。
这项技术诊断更精准,高质量样本让病理结果更可靠;过程更安全,并发症风险大大降低;适用范围更广,肺小结节、磨玻璃影结节等都可运用。
2024年以来,贵州航天医院将一项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重大科技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如,医院肺结节MDT联合诊疗,引入AI机器人助力经皮、经支气管自然腔道对高危肺结节进行活检及肺癌冷热消融技术。这些诊疗技术目前已达到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2024年12月,贵州航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邀请援黔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孙加源教授莅临指导,成功开展了贵州省首例机器人下经支气管镜肺癌冷冻消融(红袖刀)术及首例机器人支气管镜肺活检术。
今年3月,贵州航天医院依托华西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及科研创新方面的优势,助力贵州航天医院呼吸学科达到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标准,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全周期诊疗服务。
贵州航天医院院长廖江荣表示,下一步,呼吸精准介入治疗与呼吸慢病管理的协同推进将成为医院呼吸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为患者带来更优质、高效的诊疗服务。医院还将积极推动多学科协作模式(MDT),以“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核心,打造“呼吸共病学科群”,构建更加高效、方便患者的跨学科综合管理平台。依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帮扶合作中心——遵义市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疗中心(贵州航天医院)”与珠遵协作等帮扶合作平台等,持续引进新技术、强化科研攻关、培育高层次人才,全面提升各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能力,更好为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