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燕 闫秋雷
在乡村全面振兴的浪潮中,新农人如同破土而出的春笋,以蓬勃的生命力和创新精神,为广袤山乡注入新的活力。遵义劳仑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劳仑丰公司)董事长黄中敏,便是这群“新农人”中的杰出代表。她毅然告别繁华都市,带着沿海地区先进的嫁接苗技术,扎根乡土,用科技创新点亮农业发展之路,带领乡亲们迈向增收致富的新征程。
6月24日,走进汇川区泗渡镇劳仑丰公司的现代化农业大棚,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跃入眼帘。青绿的番茄沉甸甸地垂挂在藤蔓间,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诱人的光泽。黄中敏穿梭在整齐排列的植株间,眼神专注,仔细查看每一株番茄的长势。她不时停下脚步,向身边的工人们耐心讲解整枝技术的关键要点,从枝叶的修剪角度到养分的合理分配,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大约20天后,这些果实将迎来成熟季,带着遵义的乡土气息,销往贵阳、重庆、成都等地的蔬菜市场,成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美味。
“这是我们4月种植的番茄嫁接苗,长势旺盛、抗病性强、采收期比较集中。”黄中敏提起自家的 “宝贝”,满脸自豪。这些看似普通的番茄嫁接苗,凝聚着她和团队12年的心血。创业以来,黄中敏始终坚守科研一线,实验室里,她与团队日夜攻关,反复试验。最终,他们成功培育出亲和性高、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质嫁接苗,成活率更是突破99%。如今,劳仑丰公司年产蔬菜穴盘苗2800万余株、嫁接苗600万株,这些承载着希望的幼苗,从这里出发,扎根在遵义及周边地区的土地上,结出丰收的果实。
在大棚的另一侧,技术人员正忙着调试新安装的智慧运输轨道。这套价值38万元的设备,是黄中敏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又一创新举措。设备启用后,工人只需轻轻一按键,运输轨道便会将采摘的果蔬快速、安全地送达指定地点。“今年我计划在100亩的大棚里全部装上智慧运输轨道,就是要把劳动者从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黄中敏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黄中敏的带动下,数十名传统农民成功转型为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 “新农人”,29岁的刘富丹便是其中的典型。8年前,刘富丹对农业科技种植还一无所知,在黄中敏的悉心指导和培训下,如今的她已熟练掌握育苗、嫁接、管护等一系列农业生产技术。“我现在一个月有6000多元的工资,在这里上班不仅生活有保障,离家近还能方便照顾家庭和孩子。”刘富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土地从不会辜负辛勤耕耘的人。黄中敏培育的嫁接苗凭借抗性强、产量高的优势,让农作物产量提升了30%至50%,同时大大降低了病虫害发生几率,实现了产量与品质的双提升,为遵义市保供蔬菜基地提供了坚实支撑。此外,她积极践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与村集体、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这一模式不仅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大量务工机会,每年还向村集体支付20余万元的土地流转费,并将项目收益的5%分配给村级集体,让乡村发展更有活力,让村民的腰包更鼓。
“我们将在新品种培育、新技术应用上持续发力,做精做透育苗、种苗环节,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让农业成为老百姓有奔头的产业。”对于未来,黄中敏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