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名“小小红色宣讲员”传承红色基因

桐梓县着力构建“红色思政大课堂”育人体系
遵义日报 2025年09月26日 王琨荣

  “小小红色宣讲员”宣讲场景。

  本报讯 近年来,桐梓县立足丰富红色资源,构建“红色思政大课堂”育人体系,系统培养了1000余名“小小红色宣讲员”,让孩子们在讲述红色故事、传播桐梓声音的过程中,成为红色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和践行者。

  在娄山关将军希望小学红色文化展馆内,六年级学生陈子曦正向来访师生讲述红色历史。作为全县“小小红色宣讲员”中的优秀代表,不久前她刚获得省级讲解员展示活动一等奖,并被聘为省级红色宣讲团成员。

  “在讲解时要让自己身临其境,让听众们感受到先辈们的艰苦奋斗。我也会努力传承好长征精神,不负青春、不负时代。”陈子曦说。

  校园常态讲、竞赛交流讲、场馆义务讲。娄山关将军希望小学通过择优选拔、系统培训、主题宣讲、以赛促讲、评优树先等方式,全方位锻造专业化人才梯队,现该校已培育优秀“小小红色宣讲员”百余名。

  通过“馆校共建”协同机制,桐梓县将城区18所中小学与红色场馆结对,建立联合考核机制,系统培养了一支覆盖8至18岁年龄段的宣讲队伍。同时,在全县形成了“储、选、育、壮、出”五步培育法,将红色教育融入课堂与课后服务,在体验活动中“储苗”;制定综合标准,通过演讲、情景剧等方式“选苗”;整合专业讲解员资源进行一对一培训,推动家、校、社三方联动“育苗”;通过比赛、异地交流等方式实战“壮苗”;最终通过星级评定、激励保障和游客反馈等机制“出苗”,助力宣讲员合格上岗。

  现就读于桐梓一中的学生唐定兢,曾是贵州省青少年活动中心第三批红色“小小红色宣讲员”。他自幼喜欢聆听红色故事,在海校街道灯塔小学就读时就入选校内优秀宣讲员,今年参加贵州省中小学第十八届“贵青杯——传承红色基因 讲好红色故事”讲解员评选活动获得高中组一等奖(第一名),并被聘为贵州省青少年活动中心第六批红色宣讲团成员。

  以“校友”唐定兢为榜样,从小听着红军故事长大的冯檐冉,小学四年级参加了“小小红色宣讲员”选拔,如今也成长为一名优秀红色宣讲员。时光更替,“小小红色宣讲员”迭代生长,红色基因悄然融入血脉。

  “看着学生们从一个个羞涩的小朋友成长为自信沉稳的红色宣讲员,我作为教师倍感自豪。他们不仅把红色故事讲得生动感人,更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了红色精神的内涵。这种成长,正是我们思政教育最希望看到的成果。”灯塔小学思政教师邹丹深说。

  地处娄山关脚下娄山关街道的娄山关小学,距红军战斗遗址仅十余公里。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也流淌在孩子们的血液中。该校通过校内遴选、校外实践、省外交流等方式,已培养70余名“小小红色宣讲员”。

  “每次讲解都是一次学习,让我对红色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让更多同学记住历史,珍惜现在,一起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娄山关小学学生、“小小红色宣讲员”蔡梓琳说。

  据悉,该校持续深化红色教育特色,开发红色文化课程体系,开展“重走长征路”等实践体验活动,构建起了全方位、多维度的红色育人模式。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孙雄表示:“我们希望用这样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家国情怀,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与此同时,每逢节假日,在桐梓县三大实践教育基地里,总能看到小小红色宣讲员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佩戴红领巾,胸前别着“讲解员”证,为来访的研学团队、游客讲述红军长征在桐梓的革命故事。据悉,这些“小小红色宣讲员”年均开展志愿讲解300余场,接待研学游客超3万人次。

  如今,桐梓县每年接待避暑游客超20万人,“小小红色宣讲员”也成为该县对外展示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截至目前,桐梓通过校馆互聘方式,已聘请思政教师50余名,分批次培养“小小红色宣讲员”超过1000名。这支充满朝气的队伍,正日益成长为桐梓县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的亮丽风景线和新生力量。

  (桐梓融媒记者 王琨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