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培松)近日,中国首个“洞穴节”在绥阳举行。“双河溶洞无论是从现已探明的洞穴长度,还是结构景观等方面来说,都十分具有代表性。”9月30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陈伟海对中国首个“洞穴节”承办地——遵义市绥阳县的双河溶洞给予了高度评价。
陈伟海认为,当前,脆弱的喀斯特洞穴环境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必须树牢“探索、认知和保护”的理念,深入开展以洞穴环境与保护、开发利用、研学教育等为主题的科普活动,广泛倡导社会各界参与到倍加珍惜洞穴、共同保护洞穴,合理开发洞穴、科学利用洞穴的进程中来。
据了解,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2020年10月31日在江西萍乡经第二十四届全国洞穴学术会议代表表决通过并确立每年9月30日为“中国洞穴节”。今年9月3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喀斯特洞穴专家、洞穴探险家、洞穴旅游管理者等齐聚遵义双河溶洞景区,开展了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洞穴文化研讨。此次活动主要围绕洞穴和岩溶在地质、水文、生物、文化、环境、教育以及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知识普及展开,广泛传播洞穴知识,提升人们对洞穴学、岩溶学与生物学等方面的认识,为科研、科普、环境保护和社会公众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