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黄霞 本报记者 徐飞 查静
战“疫”的火,温暖的光。
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袭击”遵义以来,在这场关于英雄的人民守护红色圣地的接力中,这座曾经历过中国革命生死攸关转折点的红色老区展现出坚韧风骨。
人民至上,我将无我。党员干部扎根一线,不胜不退。
人民至上,舍我其谁。白衣战士逆行而来,披星戴月。
人民至上,大爱无疆。英雄儿女自强不息,誓守家园。
人民至上的大义,赢得了万千人民的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也迎来了此轮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
一切为了人民
2021年10月18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遵义保持了600余天的“宁静”打破。与时间赛跑,同病毒较量,一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迅速打响。
一切为了人民。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心,迅速部署。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专家们第一时间冲进没有硝烟的战场,为遵义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强大信心与力量。
一切为了人民。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密集调度。主要领导多次调度遵义市疫情防控工作,对有关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省委在遵义成立省级疫情防控现场指挥部,由有关省领导坐镇指挥、统筹部署。
一切为了人民。遵义市委、市政府科学研判、果断决策,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成立遵义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发布一道紧过一道的防控命令,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疫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
——373人组成11支流调队,全面排查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接者、次密接者和一般接触者;
——坚持“应检尽检、应检快检”原则,投入13000多名医务人员、3万名工作人员开展中心城区全员核酸检测;
——把隔离点作为防范风险外溢、阻断疫情传播的重点,按照发现病例为红色等级,有密接者为橙色等级,其他为黄色等级,对隔离点分级分类动态管理;
——医疗物资精准配套,民用防护物资供应充足,生活物资保供稳价;
——第一时间启动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息发布机制,让广大群众心中有数。
科学部署,为遵义筑起坚实的抗疫“屏障”;广大干部群众的通力协作,更为战“疫”增加了赢面。
“只要还有一位群众没有来,我们就一直等。”即便黑暗里的灯光只剩一盏,未眠的双眼里布满血丝,核酸检测一线的医护人员仍坚守在岗,只为多守护一份健康。
“三次核酸都做了吧?”平时怕黑的女同志,却连续数晚穿行在小区楼栋间,挨家挨户敲开了群众的门,沙哑的声音成为温暖的慰藉。
“您要的菜买来了,有任何需要就叫我。”封控区不是“禁地”,而是配合与坚持、理解与关爱、互助与互信的温暖家园。
一个通知就到岗,一声令下就上前。国家流调专家组及66名省疾控专家坐镇指导,贵州医科大及附院、省人民医院、遵义医科大附院3061名医务人员,8个市(州)748名医务人员连夜支援;全省核酸检测机构和移动检测实验室共为遵义检测270万人次;社会各界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心中有人民,各方力量画出联手抗疫最大同心圆。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
英雄人民自强不息
遵义人民最擅长的就是与困难作斗争,也正是在长期的斗争中探索出“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城市精髓。
“4天,中心城区全员进行3轮核酸检测,应检尽检,应检全检。”数百万次的核酸检测压力瞬间袭来。遵义市快速组建了10222人的核酸采样队伍,分布在1066个采样点,为群众带来了安全、规范、有序的核酸采样服务。
“吃饭随机、睡觉随缘,一个轮班下来,仿佛蒸了一次桑拿。”这是遵义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分子实验室内,23名核酸检测医务工作者在“疫”线的真实写照。他们日夜奋战,只为争分夺秒跑在病毒前面,第一时间阻断疫情传播。
红花岗区中山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陈云英,每天连续奋战20个小时以上,行程近3万步。由于长时间站立,一双脚肿得发亮,更换的鞋子一双比一双大。
一位不愿留下姓名的老人,向红花岗区红十字会捐款2000元,并给奋战中的一线抗疫人员写了一封感谢信:“看到日夜战斗在防控阵地的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辛勤付出,我爱莫能助,唯有从微薄的积蓄中拿出2000元,略表一点心意!”
“疫情不退,警察不退!”绥阳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队员张珣说。张珣与父亲张军同为警察,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熬通宵是“家常便饭”。期间,父子俩有一张难得的合影,是在工作中偶然相遇留下的。
疫情不退,谁也不退。
“我是党员,有困难找我,有事让我上。”汇川区仁和苑社区党总支部书记李英比铁人还铁人,24小时坚守在抗击疫情第一线,和同事们一起开展重点人员排摸、分发各类防控物资、汇总上报各类疫情报表,事无巨细。
74岁的新蒲新区永乐镇茅坡居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队长李兴发与20多名老党员,行走在辖区各个村民组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并为居家观察人员提供“爱心代办”服务。
在汇川区洗马路街道洗马社区杜仲林场小区,3800多名居民没有排长队就顺利完成了3轮的核酸检测。
“联户长会安排好时间挨家挨户通知下楼,不用惊扰大家。”洗马社区党总支书记糜伶说,社区在所辖的12个小区、46户商铺以及散户中安排了76名联户长,社区联系联户长,联户长联系居民,信息传达一台手机就能实现。
10多万名志愿者主动请缨,10万名党员、1.8万名民警和警务辅助人员奔赴一线,市直及各县(市)4000多名医务人员紧急支援,出租车司机免费接送抗疫人员,众多餐馆连夜送餐……遵义,是座英雄的城市,有英雄的人民。在此番疫情的“试炼场”上,英雄人民心手相连,斗志顽强,共同书写出非凡的大无畏精神。
又见此城复烟火
11月1日,遵义市中心城区的学校有序复学;
11月2日,遵义717家规上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
11月4日,汇川区仁和苑小区及东方湘江湾小区风险等级调整为低风险地区;所有小区全部解封,所有道路恢复正常通行,最后一波“紧张”得以缓解;
11月10日,我市最后一个集中隔离点——位于汇川区板桥镇的汇川区委党校集中隔离点正式解除隔离。
“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做到两手抓、两不误。”遵义的决策层深知,疫情“过境”后,不仅群众的生活需要回归正轨,经济发展的脚步还需加快。
在位于红花岗区IT产业园的遵义市飞宇电子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几条生产线正在加工产品,工人们忙碌而有序,专注于生产。
“疫情发生后,我们企业在原材料供应方面受到了影响,好在应对及时、政府扶持措施到位,目前已得到有效解决。”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当下要做的是猛赶进度,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在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制作中心的工人们这几日都在忙着加工装配电梯零配件。而制作中心大门处,包装好的产品正被吊装上车,准备发货。
疫情防控期间,因实行交通管制,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的订单无法及时派送,生产进度也受到一定影响。中心城区解除管控后,该公司制作中心也恢复了正常生产与发货。“这些货品将逐步发往四川、重庆、新疆等地,我们也将开足马力保证订单的生产。”贵州中航电梯有限责任公司制作中心管理人员说,虽然忙,但是心安。
另一头的遵义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方便食品生产线也在不停地运转。
“公司承担了疫情防控部分物资保障工作,紧急调动了不少库存,向市场投放了价值超过2000万元的货品。”遵义金紫阳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马明华介绍,由于疫情期间市场投放量增大,中心城区解除管控措施后,公司立即加大人力物力投入,整合公司全体员工支援一线生产,24小时开足马力保证市场供应。
政企携手从容应对,企业生产逐渐步入正轨。而在大街小巷,熟悉的烟火味也越来越浓。
“现在的客人一天比一天多,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遵义的“网红街”捞沙巷里,两排小吃摊悉数开业,羊肉粉、蛋裹辉煌、烤肉等遵义味道已然回归。
“想吃点哪样?火锅、炒菜都有。”在新蒲新区林达美食城,一家火锅店老板正热情地吆喝着。虽然戴着口罩,但从老板的话语中,能感受到烟火气息逐渐恢复的喜悦。
凤凰山下游人渐多,湘江河岸重现活力,老城步行街传来欢声笑语,昆明路唯一国际综合体、珠海路新国贸等商圈华灯璀璨……
又见此城复烟火,繁华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