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创建“体教融合示范市”“双减示范市”和“校园足球特色市”“三创”目标任务,近年来,遵义市教育体育局立足校园主阵地,打造体教融合特色体系,探索体教融合发展新路子,促进体育和教育充分融合,产生“1+1>2”的效果。
体教融合双向促进
从2021年寒假起,不少学生家长和体育爱好者都收到了一份告示,其中提到,学校体育场馆假期对外开放,市民可以通过预约扫码等形式进场锻炼。目前,全市1504所中小学校对外开放了体育场地。
不仅是这次寒假,今后在国家法定假日、寒暑假期间,这些体育场地都会对本校学生、辖区居民每天至少开放6小时。
这是我市利用资源构建体教融合新型效能体系的一个缩影。
在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同时,我市还鼓励社会体育组织进校园、进社区,开展青少年体育教学指导。市体校、遵义足球运动学校和在遵高校的1200余名体育专业师生,以及33家具有相关资质的社会体育组织的130余名教练员进入近200所中小学,开展足球、篮球、跆拳道、游泳等体育教学和课后体育项目服务,助力“双减”促“双增”。
从今年春季学期起,我市将启动“游泳进课堂”试点工作,首先惠及汇川区、新蒲新区、道真自治县的5个学校1500余名学生,并将逐步在各中小学校全面铺开。
共培共育体育精英
体教融合除了资源上的双向开放利用,还在于人才队伍的培育。市教体局建立了教师、教练共培机制,实施学校教练员培养行动计划,快速提升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和训练水平,用好体育专业人才资源。
选派或组织教练员、体育教师参加校园足校、高原耐力人才计划等“线上线下”业务培训班。去年培训教练员、裁判员千余人次。
同时,该局制定《遵义市优秀运动员升学管理办法》,化解体育特长生、专业运动员升学难题。目前在普通高中设立高水平运动员基地学校32所,整合优质学校教育资源与各级训练资源,致力集中培养竞技人才精英。去年,遵义四中黄南翔被清华大学和空军航空大学同时录取,南白中学校园足球小将邹恒宇圆梦北大。
构建特色打造品牌
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我市正在推动校园足球特色市创建。在继续夯实校园足球全覆盖的基础上,以1个总营和15个分营的遵义校园足球“满天星”训练营为主构架,将遵义全域建设成为新型足球学校,构建具有遵义特色的现代化校园足球青训体系,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校园足球特色市。
从2021下半年起,全市所有中小学全面开展校园“足球+”其他体育项目“1+N”体育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市教体局选派市体校、单项俱乐部等单位教练员到学校跟踪指导。计划到2024年全市所有中小学均开展创建并挂牌“体育特色学校”,实现创建“三星级”体育特色学校150所,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发展新格局。
市体校、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先后与遵义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遵义四中、轮滑协会等签订了联合办队协议,分别实施了游泳、乒乓球、射击、艺术体操、轮滑等项目的联合培养,创新开展“市队校办”“市队俱乐部办”模式,探索体育项目合作共建。汇川区第三小学与俱乐部合作开展的冰球项目曾参加全国比赛且获奖,并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随着体教融合的推进,我市体育竞赛机制进行了优化,加快体育品牌赛事培育。
2021年,我市成功承办全国U15青少年女子篮球预赛、中国啦啦操少儿精英赛(遵义站)等全国、省级赛事。接下来,我市将发挥教体一家的优势,构建中小学生市、县、校三级体育竞赛体系,每年举办全市校园足球三级联赛和全市中小学生(青少年)综合性运动会,持续加强对品牌赛事的规划培育,为青少年提供更广阔的体育天地。
(记者 石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