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徐飞 肖时雨)动作轻盈灵巧的黑叶猴、悠闲自在的红腹锦鸡、呆萌顽皮的猕猴……这些野生动物的影像,是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科研人员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的。3月4日,记者在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采访时获悉,自2016年以来,科研人员共拍摄到了8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包括黑叶猴、豹猫、穿山甲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
地处道真自治县北部的贵州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始建于1984年,2001年,经贵州省政府批准晋升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8年5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总面积26990公顷,森林覆盖率84%,为野生动物栖息和繁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我们从2016年起开展了红外相机野外监测项目,旨在全面了解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分布状况。”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科科长韩继怀说,截至目前,共有200余台红外相机分布在该保护区各区域,6年来,已观测和拍摄到80多种野生动物的影像。令科研人员欣喜的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出现的次数正逐年增加。
黑叶猴体长约50—60厘米,全身黑色有光泽,头顶有直立的毛冠,耳基至两颊有白毛,以果实、种子、嫩芽为主要食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是保护区重点保护的物种,我们通过监测发现,其种群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目前共有19群152只,数量居贵州省第二位,仅次于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冯育才说。
冯育才表示,随着近年来该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加大了森林资源保护力度,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反映了该保护区生态环境越来越适合野生动物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