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胜旺 李培松 徐飞)5月13日,正逢赤水市官渡镇的赶场日,该镇五里村村民赵兴华起了个大早赶到镇上,他不是来逛市场,而是来找医生看病。因为这天,在赤水市参与帮扶的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普外科医生彭威也要来“赶场”,在官渡镇卫生院坐诊,专为逢集才下山的群众诊疗。
今年46岁的彭威,是珠海市金湾区东西部对口医疗帮扶组的一员。自从2021年来到金湾区对口帮扶的赤水市,彭威已经在该市长沙镇卫生院参与了9个月的帮扶工作。工作时间长了,他发现周边的官渡镇、长期镇群众同样需要良好的医疗服务,于是,彭威主动揽起了更多的医疗工作。
然而,从长沙镇到官渡镇、长期镇之间,隔着座座大山,都有着10多公里的距离。怎么安排好在各地的工作时间呢?彭威通过观察,发现每逢乡镇的赶场日,平日住在山上的村民都会来到集市,如果选择此时出诊,将能帮到更多的山区群众。
彭威了解到,赤水市各个乡镇每三日赶一次场。为此,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时间表:长沙镇的赶场日通常为逢1、4、7(农历日期尾数)的日子,于是,每当这几天,他便留守长沙镇;长期镇逢2、5、8的日子赶场,他就前往长期镇;官渡镇则是逢3、6、9的日子赶场,那几天,他就会赶到官渡镇。
从那以后,这几个镇的赶场日,彭威没有缺席过。个性沉稳内敛的他,对病人十分热情,其精湛的医术很快就赢得了当地群众的称赞,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赶集医生”。
其实,彭威为期半年的帮扶工作早该在2022年2月就结束了,可是他没有按原计划离开,而是将驻点帮扶工作申请延长到1年。说起选择留下的原因,彭威的回答也格外简单:“推广加速康复外科技术、筹办医疗联盟、推广膳食指南……我在这里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完成,换个新人来又要重新适应、磨合,会影响这些工作的推进。”
现在,彭威除了赶场日出诊外,还通过线下手术演示和线上病例讨论等多种方式,指导当地乡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进一步规范外科诊疗项目,以此把更多前沿的医疗服务带到赤水市。
“我希望在剩下的工作时间里,能更多地帮助当地提升医疗水平,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彭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