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版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
~~~
青春献礼二十大 教育之美绽芳华~~~
~~~——黄大发与乡亲们热议《高山清渠》开播
以“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为原型创作~~~
~~~电视剧《高山清渠》在遵义引发热议
~~~
     
2022年07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底气更足了
——黄大发与乡亲们热议《高山清渠》开播

  7月16日晚,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遵义市播州区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为原型创作的电视剧《高山清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时段开播。

  自二十世纪50年代末起,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36年,靠着锄头、钢钎和铁锤,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拔掉了村子的“穷根”,用实干兑现了“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

  当天晚上,在电视剧主人翁原型人物黄大发的家里,10余名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原草王坝村)村民和老支书黄大发一起收看了电视剧。张元华是当时积极响应黄大发修渠的7个人之一。

  张元华说,电视剧拍得很逼真,演员们的表演活灵活现,看着就回忆起当时修渠的场景。老支书喊老百姓要修沟,不修沟要饿死人,老支书组织群众,当时先修一道沟,但是报废了,又修二道沟,后头老百姓就有谣言,说一道都没修成功还要修二道,劳民伤财,但是老支书有信心,一定要干,要用生命来换水。

  修渠过程中,尽管在资金、技术、原材料等方面遇到不少问题,老支书黄大发却没有放弃,他一直践行“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终于,历时36年,草王坝村迎来了“生命水”。如今,团结村种植了中药材、生态稻、精品水果,发展起肉牛、蜜蜂、生态猪等产业,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

  黄大发说,《高山清渠》的播出,让全国人民都看到我们草王坝的历史,我们把“天渠”修通之后,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有了水,我们就有大米吃,有水喝了,水是农业的命脉,是人的生命,我们的产业要高质量发展,产品变商品,商品变成经济,我们老百姓的收入就提高了。

  《高山清渠》把当年修渠的艰辛和后来水通后带来的变化搬到了电视荧屏上,让广大村民备受鼓舞,干劲更足了。

  “仁遵高速团结特大桥要通车了,来到这里的游客会越来越多,家乡会变得越来越好。”黄大发说,以前我们没有水喝,没有大米吃,老百姓过不好,包谷饭都吃不饱。现在我们农村已经和城市一样了,很多东西都可以直接拉到家门口。高速路通了以后,我们就更方便了。我已经80多岁,是村里的名誉支书,共产党员不讲条件,只要还干得动就要干下去,就要干一辈子。

  “这个电视剧拍得好,我现在感觉浑身充满干劲。”团结村党总支部书记王朝海说,要向老支书黄大发学习,做到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脚下有力量。下一步,将按照建好用好大发渠、陈列馆、干部培训中心党性教育基地等“123”发展思路,在大发渠景区建设四季瓜果园,发展休闲采摘农业,种植适度规模的樱桃、杨梅、葡萄、西瓜等四季瓜果。此外,还将引进菊花、玫瑰等鲜花产业和盆景、旅游工艺品加工等产业,改善大发渠周边环境,增强旅游吸引力。

  (据《贵州日报》)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名城论评/公益广告
   第05版:平安遵义
   第06版:综合新闻/公益广告
   第07版:乡村振兴·绣美遵义/公益广告
   第08版:广告
要闻简报
中国经济新观察
贵州省第五届学生运动会开幕
发展底气更足了
电视剧《高山清渠》央视综合频道首播
一渠清流润万家
报头
遵义日报一版要闻01发展底气更足了 2022-07-18 2 2022年07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