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俞晖) “等到项目验收后,这里不仅仅是一个科研基地,未来还能成为杜仲科普基地。”5月17日,遵义市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红花岗管理站岩湾区域,杜仲种质资源圃项目正在有序建设中,参与建设工作的遵义市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红花岗管理站工作人员干劲十足,对项目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期待。
记者在现场看到,项目区域内已经种植了不少杜仲树以及幼苗,围栏、路灯桩等已经安装完成,遵义市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红花岗管理站工作人员沿着游道仔细巡查杜仲树的生长情况。据了解,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是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基因来源,种质资源越丰富,选育新品种的潜力就越大。杜仲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我国特有传统名贵中药材,也是具有巨大潜在优势的胶源植物,收集、保护、鉴定、评价和创新利用杜仲种质资源,将是创造林业产业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基础。2022年8月,贵州省林业发展改革资金项目中的杜仲种质资源圃项目落地遵义,项目建设期为2年,由贵州大学、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和遵义市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共同承建,以贵州大学和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收集的300份杜仲种质资源为基础,营建约30亩的杜仲种质资源圃,种植种源苗木约3000余株。
1953年,国内建立了4个专门种植杜仲的国有林场,其中一个就在遵义,也就是如今的杜仲种质资源圃项目所在地。在原有基础上,经过清理、规划建设后,该资源圃由3个地块组成,分别为杜仲资源保存圃、杜仲种质资源采穗圃和杜仲种质资源鉴定圃,用于不同种源杜仲种质的保存,同时筛选或培育速生新品系,为杜仲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保护和杜仲新品种选育提供基因资源,同时发挥科普宣教功能。目前,资源圃已收集栽植了200余份杜仲种质资源。
“遵义曾大范围种植杜仲,且种植情况也好,作为药材品质也不错。”贵州大学副教授赵丹表示,杜仲种质资源收集和资源圃建设,便于对杜仲进行优株筛选,选育适宜遵义地区种植的速生新种质。同时,还能开展科普宣传,将杜仲的来源、生长、特点作归纳,向人们进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