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下午三点半,走进绥阳县思源实验学校,篆刻、陶艺、书法、绘画、篮球……课后服务活动精彩纷呈,操场上、教室内,学生们争相参与。
“同学们,篆刻是汉字特有的艺术形式,它丰富的内涵和无穷的奥秘,就在这一刀一石之间。”在思源实验学校篆刻手工坊,篆刻老师唐丽正在为学生们悉心教授基础常识,讲解篆刻技法。
打磨、上石、钤印、刻制……在唐丽老师的示范和指导下,学生们掌握了执刀刻制的方法和技巧,一个个精美的篆刻作品逐渐成形。
据了解,篆刻作为该校课后服务特色课程之一,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够锻炼学生的专注力、意志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其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些课后服务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兴趣爱好,还能够收获快乐,我很喜欢这些有趣的课程。”思源实验学校学生徐博林说。
据悉,为了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绥阳县思源实验学校充分利用师资特长,精心打造众多课后服务活动,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目前,该校已开设17项课后服务活动,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我们开设的项目主要分为传统文化类、体育竞技类以及学科培训类,其中篆刻、陶艺、剪纸、绘画书法这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深受学生喜欢。课后服务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在校生活,也助推了老师的专业发展,拓展了学校的教育空间。”思源实验学校副校长周春凤表示。
近年来,绥阳县把素质教育和艺术、科技活动的开展作为贯彻落实“五育并举”方针,助力“双减”政策落实落地的重要举措,全县各学校以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为主阵地,倾力打造多彩课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稳步提升。(娄云霄 张昌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