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遵义市坚持问题导向,倾听企业呼声,聚焦企业诉求,扎实开展“党建强企·红色护航”行动,党员干部深入践行“四下基层”,积极帮助民营企业破难题、增信心、优环境,着力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听企业真声音,挖企业真难题。全市各部门始终把破解民营企业发展难题作为调查研究重要内容,通过实地走访,将惠企政策送到企业面前,让产业难题解决在一线,助力民营企业轻装上阵。
市工业和能源局通过开展“入企走访”活动,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共帮助89家企业解决资金、用水、用地、用工等方面难题125个,争取中小企业信贷通贷款55.89亿元。
市投资促进局出台《遵义市2023年服务企业“百千万”诉求包保化解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扎实开展以“进企业、入项目、转作风、解难题、促发展”为主题的诉求包保化解行动,累计走访企业2000余次,化解企业诉求4100个。
市发展改革委通过深入调研共梳理出7大类32个具体问题,建立台账对服务业困难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帮扶,进一步推动企业扩大总量、提升能级、优化结构。
为推动老字号企业创新发展,全面促进消费,12月9日,2023年贵州老字号嘉年华活动(遵义站)在红花岗区举行。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
“我们通过建立健全老字号常态促销机制,打造‘周末老字号’消费IP,促进老字号企业‘亮品牌、亮标识、亮形象’,增强老字号品牌知名度,助力全市老字号企业健康发展。”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市商务局的组织推荐下,万胜药业、恒天酒业、刘二妈米皮等6家企业今年获评“贵州老字号”,为企业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助力。
强政策、促消费、拓销路、稳信心。市商务局指导外经贸企业成功申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外经贸提质增效示范企业”等项目,累计获得外经贸各类专项资金8068万元,提升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积极性。组织71家重点外贸企业参加第20届东博会、第134届广交会、进博会等各类国际展会,与外商签订订单1.0675亿元,达成意向合作订单6.46亿元,有效推动方竹笋、茶叶、吉他、白酒、辣椒等特色产品进入海外市场。
为更好地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全市各部门始终把服务民营企业转型升级作为推动发展重要内容,用好政策“组合拳”,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助力民营企业转型升级。
市工业和能源局通过组织企业申报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项目144个,争取中央和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2亿元。全力推进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全市99家企业被认定为创新型中小企业,45家企业被认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企业成功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习水县白酒全产业链配套产业等4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被认定为贵州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市发展改革委通过积极培育建设高水平的“双创”示范基地和“双创”支撑平台,累计获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0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9家。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遵义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全生产要素”“全经营链条”,在市县两级搭建起集“企业商务服务”“企业诉求接处”“惠企政策兑现”三大功能于一体的“企业之家”16个。通过组建涉企服务专员队伍和专家库,为企业提供人才招聘、政策宣讲、法务咨询等多样化服务,许多在遵投资创业的企业家们都在这里享受到服务与便利。
市生态环境局通过“企业之家”对办事企业进行全程跟踪、用心服务,有效解决企业在环评、排污许可等手续办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9月以来,共为11家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批前指导等服务,为有关企业完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或许可证等534个,并进一步提高环评审批质效,实现线上线下无差异办理,网办率达100%。
市自然资源局全面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能,协同联动相关部门扎实做好土地供应前期基础性工作,确保企业在缴清土地出让金及税费的3个工作日内,一次核发工程建设所需的用地、规划、施工、不动产“四证一图”,切实提升企业投资效率,真正实现“拿地即开工,交地即交证”。
市发展改革委持续推进《遵义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和政府买购投标保证金管理办法》等政策落地落实。截至11月,全市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企业通过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开具各类保函和承诺函3112笔,为企业释放金额17675.5万元。
市投资促进局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检视整改重要内容,带动全市解决营商环境突出问题60个,并组织开展“新官不理旧账”“招商引资承诺不兑现”等问题专项清理行动。
眼下,我市助力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服务体系持续健全,适宜民营企业健康成长的土壤不断优化,民营企业在遵发展的信心更强、底气更足、干劲更大。 (记者 赵婧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