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旅游/影像
     
本版列表新闻
     
2024年01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溶洞奥秘 寻自然奇迹
上海四十名“小汤包”走进绥阳
娄云霄 朱淑雨 郑孟庭 徐进

  本报讯 1月20日晚,40名来自上海的中小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走进绥阳十二背后旅游区双河洞景区,开启了一段冬季别样的探秘之旅。同时,这也拉开了绥阳县“走进贵州·诗画绥阳”冬令营的序幕。

  “同学们,我们绥阳是中国诗乡,是被文人墨客誉为诗歌与山水跳舞的地方……”开营仪式后,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绥阳县诗歌学会理事陈晓红以诗歌为主题,为此次参加冬令营的同学们带来了开营第一课,为大家讲述绥阳的人文历史和诗歌文化,并现场分享了绥阳优秀诗歌作品和诗歌创作方法。

  “通过陈老师的讲解,让我了解到了绥阳‘诗乡’之名的来源,也学习了写诗的技巧。希望我能将所学的知识,把我在绥阳感受到的山水和溶洞美景,写成优美的诗歌。”冬令营学员季呈深有感触。

  据悉,本次“走进贵州·诗画绥阳”冬令营为期6天5夜,同学们将走进双河洞、清溪峡、红果树、万佛洞、劳动教育基地等地,通过科普讲解、户外探险、劳动实践等研学旅行活动,探寻自然奥秘,感受劳动的快乐,培养学会发现、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虽是隆冬时节,但来自沿海城市的同学们,对这片拥有喀斯特地貌的壮美之地依然充满了好奇,对此次研学旅行也满怀期待。学员王郭骞十分高兴地说:“第一次来到绥阳,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神秘,这里的山水如画卷般美丽,这里的人也非常热情,是一个很有魅力的城市,我非常期待接下来的研学之旅。”

  带着孩子一起来参加研学旅行的家长陈思妤也对此次冬令营活动充满了期待,她说:“希望在绥阳研学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在山水中感受大自然,在探险中学习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体验当地风土人情,真正在研中学、在学中研。”

  在第二天开展的单绳技术(SRT)体验现场,教练进行了理论讲解和装备展示,让孩子们对单绳技术(SRT)的安全性、核心要领和装备的穿戴有初步了解。在逐步熟悉各种装备的运用、分步练习操作流程后,在教练的保护下,小学员们身着“盔甲”上场“作战”了。同学们接二连三地去尝试、体验,大家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成功后的欢呼声在洞穴内久久回荡。

  “这是我第一次体验SRT,这是一个非常考验人毅力的项目,我们要克服内心的恐惧,我们之前是没有体验过这种刺激、惊险、有趣的项目,突破自我,实现自我挑战,这次研学真的非常有意义,不光磨炼了我的心智,还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小学员任可馨在体验了单绳技术(SRT)项目后感叹道。

  近年来,绥阳县坚持“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以“研学+”为核心,全面整合教育、旅游、文化等资源,开发设置了地质科普、探险运动、自然教育、诗歌文化等70余门研学课程,并推出6条精品路线、打造了12个重点研学基地。以研学实践合作为基础,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西南大学等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西南大学、中南大学在该县劳动教育基地授牌艺术创作基地,先后承接省内外研学旅行青少年40余万人次。

  接下来,绥阳县将持续发挥绥阳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以全国大中小学生来绥阳休闲度假、康养体验、亲子研学、社会实践为着力点,进一步传承和弘扬绥阳诗歌文化,助推学旅、文旅、体旅、康旅、农旅等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以文促旅、以文塑旅、文旅融合,推动大中小学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发展,为绥阳县创建“全国青少年研学旅行目的地、全国大学生文艺创作实践基地、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奠定坚实基础,不断提升绥阳知名度和美誉度。 (娄云霄 朱淑雨 郑孟庭 徐进)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探索实践
   第05版:旅游/影像
   第06版:综合新闻
   第07版:民生周刊/公益广告
   第08版:广告
上海四十名“小汤包”走进绥阳
大力推动民宿集群式发展
湄潭乾艺梅园等你来
遵义:迎来2024年首场雪
遵义日报旅游/影像05上海四十名“小汤包”走进绥阳 2024-01-24 2 2024年01月2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