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习水县按照“四新一高”的产业发展思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以党建引领促示范、撂荒复垦稳面积、农机应用提效率、优产业强品牌等措施,聚焦农业机械化、社会化服务、良种良法推广等关键环节,推进农业高效化、市场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高标准农田建设稳粮仓
走进土城镇幸福村,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田地阡陌纵横,排洪灌溉的沟渠错落其中,一块块畦田被绿色填补,昔日的撂荒地变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高标准农田。
“自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以来,县农业农村局通过优化指挥体系,成立工作专班,实施了土地平整、灌溉排洪、田间道路建设等工程,有效提高全县的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减轻了群众的劳动力投入。”习水县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叶国强表示。目前,该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内亩均粮食增产50公斤以上,田间道路通达度、宜机化水平、农业灌溉用水率等大幅提升,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科技赋能让农业更“智慧”
秋收时节,走进寨坝镇丁山坝区,金色的稻谷随秋风泛起层层涟漪,收割机与运输车在田地间来回穿梭,机械化作业节本增效,有效保证颗粒归仓。
“一台收割机一天能收60亩左右的水稻,能一次性完成切割、脱粒、稻秆粉碎等工序,不仅效率高,而且还能有效减少人工收割的损失。”习水县农业农村局改革发展股负责人周洪刚介绍,2023年,该县投入200万元推进农机合作社发展。目前,已完成了12家农机合作社的建设,实现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提高了机械化推广率。
走进马临街道沔山村猪倌乐园养殖基地,听得见猪叫,闻不到臭味;看得见猪舍,见不到粪污。
“基地里的垫料采用秋收残留的秸秆及其它农作物废料,将其粉碎后加入到从当地土壤中提取的微生物菌群,就能达到粪污24小时循环处理的效果。”猪倌乐园养殖基地技术人员邱波介绍。
“目前,习水规模以上养殖场共有152家,主要采用干湿分离(猪粪堆积发酵,尿液通过管道输送到田地)的模式处理粪污,粪污直排现象得到有效解决。”习水县农业农村局畜禽粪污治理专班负责人杨德志介绍。
近年来,该县狠抓现代农业生产设施、智慧农业、科技研发应用,实现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73.2%;配套完善规模化养殖场设施设备,建有自动料线257条,自动刮粪机355套;建成一体数字化畜牧业创新基地,黔北麻羊溯源系统和云羊宝系统平台等,推进畜牧产业智能化;大力推广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种养循环系统,实施投入品减量、废弃物综合利用等行动,实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26%,推动绿色发展,实现生态循环。
擦亮强农品牌,做优特色产业
走进沔山村富兴牧业,一排排羊舍整齐有序、纵横相连,圈舍内的黔北麻羊正在吃草料。据介绍,富兴牧业按照“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等标准建设,现有养殖基地4个,圈舍28栋。
近年来,该县依托“黔北麻羊”“中国古茶树”等区域优势品牌,持续开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申报认证,着力打造了“鳛辣”“鳛滋味”等一批产业优势明显、产品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区域品牌。
同时,坚持推动以“黔北麻羊”为主导的生态畜牧业,持续推进黔北麻羊保种育种、提纯复壮、扩繁育肥,加快构建“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深化全链融合,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巩固“公司+家庭农场”的生猪养殖模式,推动生猪家庭农场带动全县散户上栏补栏;紧紧依托茅台、习酒等白酒企业,持续创建“有机高粱+”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结合林业特色优势,大力发展古树茶、花椒、方竹笋等特色产业。
目前,该县建成黔北麻羊适度规模养殖2200组,黔北麻羊饲养量60万只,生猪出栏84.3万头、肉牛出栏4.7万头;依托贵州一品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种植蔬菜31万亩、产量44.7万吨,建立有机酒用高粱基地40万亩;建成羊肉制品加工企业24家,分割配送中心4家,羊肉餐饮门店800余家;推出的“鳛辣”系列产品远销全国各地。
(刁苓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