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庞飞
仁怀市茅台镇酒香醇厚,酿酒工人下沙投粮忙不停;
立足白酒产业,多点开花的包材企业机器轰鸣,酒盒鱼贯而出;
播州区影山湖街道车水马龙,这里的铝材或就地精深加工,或漂洋过海卖到远方;
红花岗区深溪镇医药企业谋篇布局,加速医药健康产业转型升级;
正安县吉他企业争分夺秒抓紧生产,美妙琴声响彻海外……
岁末年关之际,黔北大地热潮涌动,工业战线拉弓满弦、鼓足干劲,全力以赴拼经济、稳增长、促发展;
决胜新年,新型工业化蓄势待发,向“新”而行,为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增添澎湃动能。
一
白酒,是遵义的首位产业。
眼下,仁怀市酒业协会组织专家深入白酒生产企业,对酒糟发酵、曲药质量、环境卫生及生态保护等环节进行分析和指导。
每年这个时候,该协会都会开展这样的活动,充分发挥行业组织者、引领者的作用。
专家倾力指点,企业认真实践。仁怀酱香酒庄组织人力物力,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2024年,该酒庄的390口窖池全部投入生产,预计可年产酱酒3000吨。
同样火热的生产场景还在茅台镇茅源酒业生产车间上演,工人们挥动着手中的铁锹润粮、上甑、拌曲……一派繁忙景象。
如何巩固提升白酒产业优势地位,引领带动“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推动贵州白酒更大规模“走出去”,加快形成白酒产业新的增长点?
遵义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产区建设,持续优化产区布局,强化产区功能定位,全力打造世界酱香型白酒产业核心区和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同时,加强龙头企业的培育,支持茅台集团做大做强,支持习酒、国台、珍酒、董酒等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着力构建以茅台为引领的“白酒企业舰队”。还要狠抓产品质量,不断健全标准体系、认证管理体系、产品研发体系、产区表达体系、要素保障体系、产品营销体系等,持续提升白酒产业核心竞争力。此外,将在品牌宣传上下功夫,持续开展各类宣传推介、名酒评选等活动,加强流通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白酒产业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
二
2024年12月26日,在北京举办的有色金属行业“坤安”人工智能大模型发布会上,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与华为联合研发的“电解铝复杂体系动态优化预测大模型”,成为国内首个电解铝复杂电解质体系下工艺指标动态优化的预测大模型,为传统电解铝生产模式提供了转型升级的新方法、新路径。
该模型以槽控日报、检化验等数据集为基础,运用科学预测方法,实现了对分子比、氟化铝添加量及出铝量的高效计算与分析,精准预测生产工艺关键参数的最优组合,为整个电解铝行业树立了智能化、绿色化生产的典范。
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用好新质生产力,关联企业则紧盯精深加工,提升铝材附加值。
在贵州航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操作铸造机,几分钟就能生产出一个新能源汽车轮毂。
贵州航鹏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播州区丰富的铝资源及临近遵义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地理优势,以铝及铝加工产业为核心,在特种合金材料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和航空航天核心零部件精密制造等领域崭露头角。2024年产值接近1亿元。
遵义矿产资源种类齐全,锰、铝、镍、萤石等资源丰富。如何大力推进资源精深加工,为全省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遵义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建设以基础材料为重点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目标,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持续优化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锰、钛、铝等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功能配套、竞争力强的现代资源精深加工体系;推动集群发展,按照“特色主导、错位发展、产业协同”的思路,不断壮大铝及铝加工、锰及锰加工、钛及钛加工和氟钡化工等优势产业集群;强化科技支撑,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产业集聚,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围绕铝、锰、钛、钢、合金等优势产业,做深做实做细“一图三清单”,着力强链补链延链。
三
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是省委、省政府赋予遵义的重大使命任务,饱含省委、省政府对遵义的特殊关心和特别期待。省工信厅、省科技厅先后出台文件支持,为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注入了工业和科技动力。
遵义是革命老区、红色圣地,也是三线建设的重要地区,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工业经济呈现稳步上升、加快发展趋势。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4.7%。2024年1-10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9%,预计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400亿元,工业“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下一步,遵义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富矿精开”等战略任务,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着力构建具有遵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省域副中心建设增添工业和科技动力。一方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聚焦白酒酿造、装备制造、基础材料等传统产业,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造,加快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另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兴产业锻长板、补短板,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
着眼长远,遵义还将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利用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引进伽马航空、志喜科技等企业,积极发展低空经济、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着力构筑发展新优势。同时,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汇聚各类科技资源,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