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快板《四渡赤水出奇兵》,赢得现场掌声不断;文物故事《红军门板,鱼水情深》,讲述了一段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故事;诗歌朗诵《赤水河畔的怀念》还未朗诵完,不少师生已热泪盈眶……2024年9月,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下称“贵州航天职院”)与四渡赤水纪念馆馆校合作共建签约仪式上,“红色思政大课堂”宣讲活动精彩纷呈。这是贵州航天职院丰富宣讲形式,积极探索思政育人路径,馆校共建推动思政课走出教室,让思政课程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年来,贵州航天职院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一场场“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的思政课,照亮了学生前行之路。
丰富教学形式 让思政课“活”起来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如何增强思政课对大学生的针对性、吸引力?贵州航天职院将党的创新理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以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等融入教学内容,使思政教育更贴合时代脉搏、生活实际、学生需求,不断增强其时代感、针对性和吸引力。
贵州航天职院积极实施“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将党的创新理论与遵义红色文化、校企同源的三线文化、职业教育所蕴含的工匠文化相融合,以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主题宣讲。
依托“红心向党”宣讲团和“三线·铸魂”宣讲团,贵州航天职院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长征故事、三线故事、航天故事、职院故事,2024年开展宣讲56场(次),理论宣传二人讲14场(次)。其中,作品《赓续三线精神 担当育人使命》获全省教育系统“理论宣传二人讲”评选展示活动高职组一等奖。
该院大力开展“大学生讲红色思政课”“航天青年跟党走”“中国航天日”等系列活动,让师生在润物细无声中领悟党的创新理论的实践伟力。
同时,立足校企同源资源禀赋,用好三线建设工业遗址的鲜活教材和遵义三线建设博物馆等资源,打造三线文化讲堂。联合共建三线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创建的“三线·铸魂”班主任工作室获省级思政项目立项。
暑期“三下乡”活动期间,贵州航天职院组织49支队伍走进乡村院坝、田间地头,开展一堂堂冒热气、接地气、聚人气的“院坝里的思政课”。“蓝之翼”实践队立项2024年全国大学生“乡村振兴·青春笃行”计划。
拓展育人阵地 让思政课“实”起来
贵州航天职院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启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将他们学习的热情转化为实践的动力,提高专业水平,实现思政教育与技能竞赛同频,让学生在一次次赛事中锤炼品质、增长技能。
去年11月1日,在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争夺赛上,贵州航天职院团队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在56支优秀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工业互联网集成应用”赛项铜奖。
2024年,贵州航天职院师生累计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164项,其中获国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9项;省赛一等奖31项,二等奖40项,三等奖53项。该院培养出一批批适应新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近年来,贵州航天职院毕业生就业去向平均落实率在95%以上,并荣获贵州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生在哪里,思政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实践的重要阵地,是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重要载体。
贵州航天职院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推动各方育人力量下沉学生社区,各类育人资源汇集学生身边,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目前,该院全面启动了“一站式”学生社区导师工作。首批13名优秀社区导师走进学生社区,通过组织学生谈话、学业辅导、就业帮扶、工作交流等方式,辅导服务学生超120人次。
从课堂到课外,贵州航天职院不断拓展育人阵地,将技能培养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让思政教育紧贴学生生活,让思政课充满生机活力,引领学生成长。
以“融”聚力 让思政课“强”起来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贵州航天职院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做到全面覆盖、人人普及。
贵州航天职院与贵州师范大学牵手,制定了《校园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手册》,介绍心理危机的身心反应、评估、预防、干预等方面的理论与常识,以及校园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操方案与技术。这是全省高职院校首本成体系的关于心理危机识别与应对的工作手册,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贵州航天职院在一场场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全院师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该院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在学生活动中心、运动场等场所,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栏等,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思政课。向师生发放《民族宗教工作应知应会手册》10000本,在校园内营造了良好的民族团结文化氛围,推动各族学生在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共居共学共事共乐。
坚持育人本色、厚植航天底色、凸显工科亮色,贵州航天职院将生动鲜活的社会实践素材转化为优质贴切的教育教学案例,积极探索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在一堂堂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温度的思政课中,引领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人生选择和实际行动中,成长为堪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曾静 杨超 何沁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