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汽车行驶在云雾缭绕的务川自治县石朝乡盘山公路上,目之所及皆是盎然生机。连绵的香榧林随着山势起伏,一簇簇修剪整齐的金银花藤蔓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黔北民居升起的炊烟袅袅,与山间薄雾相互交融,宛如一幅绝美的山水画卷,让人仿若置身仙境。这个曾被列为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的山区小乡,如今已破茧成蝶,以全新的姿态惊艳世人,“云上石朝”的美誉不胫而走,全乡处处洋溢着蓬勃的发展活力。
破局:从“等靠要”到“主动干”的思想觉醒
“以前村里穷,年轻人全都往外跑,一些土地撂荒了,日子过得很难。”石朝乡浪水村三层岩的陈祥学老人回忆道。曾经,石朝乡受自然条件、交通、信息等因素的制约,产业结构单一。群众发展生产动力不足,并且存在“等靠要”现象。
2012年,乡里为盘活浪水村三层岩组的闲置土地资源,规划发展1500亩金银花。“乡里免费提供种苗、肥料和技术,可村民们发展信心不足,还存在抵触情绪。”时任石朝乡副乡长、包村领导王丽回忆说。村支两委反复做群众思想工作,动员党员带头,引领能人成立专业合作社,并与农业企业签订了订单销售合同,金银花产业这才逐渐走上正轨。
经过几年的努力,首批种植的金银花开始产生收益,有的人家增收了七八万元。大家都意识到种植金银花能增收致富。
青壮年、返乡农民工,甚至老年人都纷纷上山,踊跃加入金银花种植队伍。短短几年时间,仅三层岩组就发展起了8000亩的金银花核心产业基地。
高峰村村民符治贤,曾经是村里的贫困户。在乡村干部多次走访劝说下,他开始尝试发展养殖产业,农技部门也对他重点帮扶。此后,他的收入逐年上升,不仅摘掉了贫困的帽子,还盖起了新房,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他感慨地说:“以前总想着靠政府救济,现在才明白,只要自己努力干,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随着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群众看到了希望,主动参与到产业发展当中。从“等靠要”到“主动干”,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成为石朝乡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造血:“5+2+N”产业矩阵拓宽增收路
“坑要挖25厘米深,底肥要施足,填土的时候一定要压实……”3月13日,在贵州务川务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漆村香榧种植示范基地,引进了优质新品种香榧苗,村民彭昌文一边示范操作,一边详细讲解栽种要领。
彭昌文是石朝乡大漆村土生土长的村民,早些年,他也曾随打工潮辗转于浙、沪、粤等地的工厂或工地。贵州务川务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到村里发展香榧产业后,他毅然回乡,投身到香榧产业发展中。
众多像彭昌文一样的村民,主动参与到香榧产业发展队伍中,认真学习香榧管护相关知识,逐步成长为行家里手。谈及香榧产业带来的变化,他们更是竖起大拇指,由衷地称赞。
全乡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香榧5.1万亩。采取“长短结合、立体发展”的产业思路,在林下套种黄精、生姜、大豆、辣椒等短平快产业,带动2300多户农户增收。
近年来,石朝乡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围绕“5+2+N”产业布局(即5.1万亩香榧、2.5万亩金银花,以及辣椒、中药材、车厘子、烤烟等N个特色产业),抢抓发展机遇,大力发展山地特色优势产业。苗圃培育、精品水果、中药材、林下养殖……一个个产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在青山绿水间涌现。乡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在产业链打造上做足文章,开发出的金银花水、金银花茶、香榧干果等系列产品深受市场青睐。
“持续打好生态牌,巩固发展好香榧、金银花等特色产业,延伸拓展产业链,走好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发展道路。”石朝乡党委委员、副乡长黄煜杰表示,要织牢产业网,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群众持续增收。
塑形:“云上石朝”擦亮乡村旅游新名片
清晨,驱车前往石朝乡,穿过浓雾,车窗外云海如波涛般翻滚,车子行驶在挂壁公路上,仿佛在云端飞驰。站在“云上石朝 爽爽小镇”巨型广告牌下,前方是静谧恬美的村庄,身后是翻腾的茫茫云海,远处的山头在云雾中时隐时现,宛如走进了人间仙境。
石朝乡平均海拔约1200米,气候凉爽宜人,自然风光秀丽。凭借独特的气候和生态资源,这里成为避暑康养的理想之地。乡党委、政府敏锐地捕捉到旅游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发展旅游避暑产业,打造并开发了“探天坑”“观云海”“赏星空”“游石城堡”,以及探秘“古银杏群”、体验金银花海、香榧园等数条生态旅游线路。还巧妙地将凉爽气候、人文景观、乡村风情与优美生态相结合,推出了集体育休闲与自然景观于一体的特色避暑旅游产品。
每到夏季,石朝乡便迎来旅游旺季。来自重庆、四川、江西、湖南等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他们在这里避暑休闲,尽情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清晨,在鸟鸣声中醒来,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漫步在乡间小道上,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傍晚,伴着夕阳的余晖,与当地村民围坐在一起,品尝农家美食,分享生活的点滴。“这里简直就是世外桃源,气候凉爽,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我每年夏天都来这里避暑。”一位来自重庆的游客兴奋地说道。
旅游产业的兴起,不仅带来了人气,还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以前做梦都没想到,自家空闲的房子还能改成民宿挣钱。”2022年6月,浪水村村民李海利用三层楼房开起了云海山璟民宿,年收入超过10万元。
“生态之美是大自然的馈赠,人文之美是劳动人民汗水的结晶,我们将持续推进文农旅一体化发展,擦亮‘云上石朝’品牌。”据石朝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罗永丽介绍,当地已升级打造了云中驿站、石城客栈等5家民宿,拥有床位200余张。通过持续做优文旅品牌与服务,形成了良性互动,让石朝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春来山花烂漫时,满目生机更盎然。这个曾经困锁深山的极贫乡,正以强劲的发展之姿,演绎着新时代的“山乡巨变”。
“我们依托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用热情和担当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书写新的篇章,努力在乡村振兴中走出一条别具特色的发展之路。”石朝乡党委书记申刚信心满满地表示,相信在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思想之花、产业之花、文旅之花、文明之花、希望之花一定会持续绽放,“云上石朝”一定会更加美丽、更加耀眼。
(务川融媒记者 覃俊锋 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