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谭波 王鸿 见习记者 徐华蔚 袁玥)9月26日,记者从《遵义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遵义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25年8月1日经贵州省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条例》是我市农村公路管理领域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将填补我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法制空白,为巩固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条例》共五章37条,分为总则、管理、养护、法律责任、附则五个部分。
为回应民生关切,《条例》创设性地将“组道”纳入法治保障范围,形成“以县为主、分级负责、保障投入、社会参与和管养并重”的管理养护体系,着力解决通组公路“无人管养、无钱管养”的现实问题。
《条例》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完善地方法规、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对于构建多元化管理养护体系,提升农村公路治理能力和水平,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服务乡村振兴、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抓手,构建全流程、全链条工作体系,着力建设城乡融合的综合交通路网,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农村公路建设迈出新步伐。先后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2015-2017年)、农村“组组通”三年大决战(2017-2019年)等系列攻坚行动,累计投入资金280亿元,新改建县乡公路540公里、通村油路8000公里、撤并建制村硬化路11077公里、“组组通”硬化路14175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由2015年26708公里增长至2024年35488公里(不含通组公路),惠及农村人口达455万人。“覆盖广泛、衔接顺畅、安全便捷”的农村公路网络基本形成。
农村公路治理建成新体系。为全市243个乡镇配齐农村公路管理人员,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主责、县镇主办、群众做主”的农村公路治理新格局。在全省率先开发应用“路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县、乡、村三级路长常态化巡路工作机制。2022年我市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路长制典型案例”。“体系完善、机制健全、责任明晰、科技赋能”的全方位管理模式基本形成。
农村公路养护形成新常态。全市实施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工程13369公里,危桥改造340座,完成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2100公里,全市农村公路养护质量逐年提升。建成了“县为主体、行业指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体系。
接下来,我市将以《条例》施行为新起点,全力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一体化发展,努力推动全市农村公路升级为促进产业发展、保障民生福祉、支撑城乡融合的综合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