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向维忠 杨梦云 陈春江 红花岗融媒记者 唐宇 仁怀融媒记者 涂顺菊 蒲鑫鑫
新型工业化是遵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十四五”期间,遵义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构建起酱香白酒、有色金属、氟钡化工、新型能源、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六大产业”链条新体系,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实现量质齐升。“六大产业链”加快构建,白酒产业成为千亿级产业集群,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经验获得国务院表彰,富有遵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加快形成。
新材料产业:从传统制造到创新突破
在遵义高新区贵州蓝辉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车间内,铝材经过精密压铸与数控加工,蜕变为新能源汽车的精密部件。这家成立于2020年的企业,用智能化生产线书写着工业转型的答卷:2025年第三季度,月产能环比增长60%。
为提高产能和扩大产品影响力,今年5月,该公司完成整体搬迁,增加了两条自动化、智能化的卡巴轮生产线,为卡车、大巴车及特种车、专用车提供产业配套。除此之外,该公司还整合技术人才,成立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制造科技创新团队,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眼下,该创新团队正与重庆大学合作,组建了镁合金材料科学家工作站,通过聚焦新能源汽车对零部件轻量化的重大需求,针对现有镁合金轮毂进行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不断优化产能布局和管理模式,该公司销售额显著增长,今年7月比6月增长40%,8月比7月增长60%,生产效能大大提升。“我们希望将公司打造为遵义铝产业的链主企业,从原材料到产业链,所有关于汽车的零部件我们都能生产,我们的目的就是把遵义的铝资源变成产品,走向世界。”贵州蓝辉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安说。
白酒产业:数智酿造绿色转型
作为遵义工业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白酒产业通过集群化发展实现能级跃升。当工业互联网遇到千年酿酒技艺,仁怀酱酒核心产区正经历划时代变革,当地通过实施白酒产业综合治理,推动企业绿色转型;企业积极探索智慧化酿造,实现数智赋能,走出一条高效、绿色、智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位于茅台镇的金东酱酒酿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两台风冷机在酒甑旁平稳运行,中控屏实时显示温度数据,可为后续摘酒冷却提供精准数据参考。“我们的设备通过中控系统精准设定温度,实时监测运行数据,并采用变频恒温技术,为基酒酿造提供了稳定、优质的环境,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新型工业化高效、绿色的核心要求。”酿酒车间主管程京涛向记者介绍。水冷设备的提升改造只是一部分,该酒企还同步对企业的接酒池、窖池和管网进行改造,实现企业生产污水的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排放,让白酒生产整个过程更加绿色环保高效。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
除了绿色转型,近年来,还有不少酒企大力探索智能化生产。在国台数智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酒库里,四向智能车来回穿梭,升降平台上下移动,实现万吨装坛酒体上下两层立体存储,工作人员只需在手柄上输入酒坛编号,便能精准抓取酒坛,进行出库和入库。“传统平铺式酒库,需占地800至1000亩才能满足万吨产能配套需求,但国台现在仅以350亩的用地就实现了同等产能规模,土地利用率提升60%,这不仅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更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将酒坛出入库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
不仅如此,入库的每一坛酒都配有唯一的条形码,通过手持终端与管理系统在电脑上实现精准追溯与管理。在酒库的中央控制室内,工作人员正通过电子屏监控整个仓储系统的运行。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每坛酒的位置、存量、状态等关键数据,实现了对酒库的全方位智能管控。“入库的每一坛酒都有专属的身份证编号,在输入中控系统后,我们轻点鼠标就能实时查看每坛酒的批次、轮次、重量、存储时间等相关信息,真正做到了精准化、透明化管理。”贵州国台数智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基酒仓储部酒库班长卢帅说道。
从智能酒库的高效运作,到控制室的智能监控,国台酒业以新型工业化理念重构了白酒仓储体系。通过“机器换人”和智能管控,不仅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确保了基酒存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白酒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探索了有效路径。
辣椒深加工:标准体系撬动百亿产业
作为“世界辣椒之都”,遵义辣椒产业拥有近400年栽培历史,是传统优势产业。如今,遵义辣椒产业从品质把控、种植管理到加工流通、品牌打造,形成了全产业链规模化体系。
位于新蒲新区虾子镇辣椒产业园的遵义德庄食品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是遵义辣椒深加工的标杆企业之一。去年7月,该公司投资800余万元新建了辣椒面车间,引入2克、3克、10克规格的三条智能化蘸料生产线,进一步拓宽产业链,让“小辣椒”持续释放出大能量。“我们这里的自动化程度很高,员工直接上料后通过设备的参数,以及一些传送带就可以直接做成产品,现在辣椒面车间每日产量1吨左右。”该公司生产主管张羽说。
德庄的创新不止于生产设备升级,更体现在对辣椒的深度开发上。其独创的“李氏辣度”,通过量化标准将辣感精准分级为六个等级,已成为行业选辣的重要参考。这一融入“遵义辣味”特色的标准,被纳入重庆市地方标准。
德庄这家年加工辣椒超万吨的企业,仅是遵义130余家辣椒企业的缩影。据统计,过去一年,全市辣椒加工产值达41.50亿元,占全省份额的25.9%。
从赤水河畔的智能酒库到虾子镇的辣味实验室,遵义这座曾以传统产业为主的西部城市,正以数字化、绿色化、集群化的新型工业化密码,书写着“遵义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