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樊明富)当前正是春茶采摘的好时节,走进播州区乐山镇浒洋水村四合头、泥石坝和新华村大木堰等地段,1000多亩的白茶郁郁葱葱,新芽满枝。
2016年,浙江安吉县种植大户章平来到乐山镇浒洋水村考察,决定在浒洋水村流转土地种植白茶。当年,在镇、村两级党委的支持下,章平一次性在浒洋水村流转了500亩土地种植白茶。为了扩大种植面积,章平又从浙江请来两位种茶能手,三人组建了遵义市驰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将白茶种植面积扩大到700多亩,种植区域从浒洋水村延伸至新华村。
按照流转合同约定:基地建成后,必须优先聘用当地农民在基地上务工。今年3月14日至今,乐山每天有300多名当地村民在茶园采摘新茶。据了解,每位到基地采茶的村民每天有80元的劳务费。
据浒洋水村支部副书记陈刚介绍,基地自2018年开始投产以来,每年在基地上务工的农民有2000多人次。仅去年采茶期间,平均每天有130人上山采茶,今年随着茶园投产面积的逐步加大,300多名当地农民涌进茶园采摘,预计明年采茶期间需要采茶民工1000多人。
浒洋水村泥石坝组村民孙金平告诉记者,他一直在外地打工,2016年村里建起茶园基地后,他回到家乡将自己的3亩地流转给公司。除流转收入外,他和妻子都成了茶园里的职业工人,夫妻二人每月都有5000元的劳务收入。
事实上,除孙金平外,浒洋水村227户昔日的贫困户有186户在基地上常年务工,除土地流转收入外,每人每月务工收入达到2000多元。
为壮大集体经济,该公司还与村委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从去年起,公司每亩付30元作为土地入股分红金,到明年,土地入股分红金从每亩30元调到80元。
“土地入股分红金30%用于村级办公费用,70%作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费用,如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分红等。”陈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