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市,有一支由退役军人组成的“遵义战士”新征程志愿服务队伍,他们活跃在这片红色土地的每一个角落,义诊、慰问、巡河、植树、宣讲、文明劝导……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高尚品质,为“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贡献出他们的力量。
退役军人曾在人民军队的熔炉里百炼成钢。为有效引导和组织他们主动深度参与志愿服务,近年来,我市在退役军人事务部和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的指导下,聚焦退役军人作用的有效发挥,锻造了一支“听党话、勇担当、讲奉献”的“遵义战士”新征程志愿服务队伍。
需要在哪里就服务到哪里。
我市各级“遵义战士”新征程志愿服务队深入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切实当好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员、巡河员、治理员、管理员、信息员。如遵义芙蓉江流域沿线的绥阳、正安、道真3县志愿服务队,义务巡河350余次,推动了该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为贯彻落实退役军人工作“双服务”方针,不断丰富和拓展志愿服务内涵,红花岗区结合工作实际,对“遵义战士”新征程志愿服务队实行“一月一主题”活动安排,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急难险重的任务在哪里就冲锋到哪里。
去年6月,我市桐梓、正安、习水3个县的部分乡镇发生严重洪涝灾害,3县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闻讯而动,不分昼夜投入抗洪抢险中,入户排险情,上街清淤泥,用最快时间恢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最大限度减少了人民的财产损失,被当地群众誉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一朝入伍,军魂永恒,脱下军装,永不褪色,疫情面前,冲锋陷阵。”10月19日,我市出现外省关联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汇川区65岁退伍老兵钟正军冲锋一线,代表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遵义战士”新征程志愿服务队伍发出了铮铮誓言。“党和部队培养了我这么多年,现在我要和战友们一起,为疫情防控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红花岗区退伍老兵、二等功臣石磊主动请战,第一时间参与到管控区卡点值守、防范区秩序维护、后勤保障等工作中……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新蒲新区四城区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组建576支队伍7148人参与服务。
除了值守防疫一线,退役军人还纷纷献出爱心。湄潭县茅贡米业董事长、退役军人周建华捐助大米10吨;湄潭县鱼泉街道退役军人杨昌红积极参加湄潭爱心协会组织捐助;从事餐饮行业的红花岗区迎红桥街道退役军人罗子光把热乎乎的饺子送到防疫一线,为一线工作人员带去了特别的温暖……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按照一县(市、区)一机构、一乡(镇、街道)一品牌、一村(社区)一队伍的工作思路,组建了2295支“遵义战士”新征程志愿服务队,队员29812人,他们广泛活跃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各条战线上,守正赋能、忠诚奉献,成为建设文明遵义的一支重要力量。
根据基层治理重点、群众服务需求等,我市探索实行“1+6”模式配置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伍,“1”即县、乡、村三级“遵义战士”新征程志愿服务队;“6”即细化组建退役军人党员先锋突击队、红色宣讲队、平安巡防队、文明劝导队、便民服务队、应急救援队,积极引导和鼓励具有专业知识、特殊技能的退役军人,利用自身特长和优势,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的志愿服务。
与此同时,我市依托专业应急救援力量,组建以退役军人为主的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伍。如汇川区依托蓝天救援队建强志愿服务队伍,借助专业的应急救援力量、成熟的社会组织运行模式,开展辖区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志愿服务工作。
“遵义战士”新征程志愿服务队为展现退役军人良好形象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有效途径,退役军人从被服务对象转变为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者,有效调动了广大退役军人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退役军人常态化发挥作用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退役军人志愿者们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和带动了许多群众和热心人士的加入,凝聚起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强大动力,充分彰显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同时引导全市广大退役军人继续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文明实践等方面开展专业化、个性化志愿服务,为建设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续写遵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 向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