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刚)走进余庆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积善社区,一栋栋蓝白相间的砖房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小区里,草坪郁郁葱葱。小区内服装加工厂和电子厂等扶贫车间,让安置点内的搬迁群众有了稳定的收入,成了名副其实的“上班族”。
“孩子从家里出发,不到十分钟便能进校读书,我在社区里面上班,每个月有3000元左右的工资,搬迁之后,我家的生活越过越好了。”余庆县搬迁群众王育先细细地核算着收入账,高兴地分享着自家的幸福生活。
王育先是余庆县白泥镇迎春村人,过去为了养家糊口,她常年在外务工,一家人聚少离多。搬到县城后,积善社区了解到她在外长期从事“车工”,加之有就近就业意愿,便为她联系了余庆县青松服饰有限责任公司,让她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在余庆县,像王育先一样的搬迁群众还有很多。余庆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通过“党员志愿服务群”“党员周走访”等方式,线上线下收集群众的培训需求,再“因需施教”,引进师资、专家等为群众培训,切实增强群众的就业能力。
除了引进扶贫工厂帮助搬迁群众就业,余庆县还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让搬迁群众改变以前的就业方式,从给别人打工变成自己当老板。
家住龙溪镇小河村屯堡组的杨胜福今年38岁,父母患有疾病,2017年,杨胜福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户,搬到了现在住的何家湾安置点。搬出了小山沟,杨胜福开始有了新的梦想,那就是不出去打工,自己在家当老板。通过就业培训,在镇政府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杨胜福申请了就业补贴,开起了洗车场,再加上房租补贴,杨胜福的负担一下就减轻了很多。
近年来,余庆县紧紧依托县内就业资源和扶贫车间,开展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让搬迁后的日子越来越美好,越过越有奔头。
目前,余庆县9566名贫困劳动力中,有3916人在本县实现就业,本地就业率达到40%以上,其中3932名易地搬迁劳动力有1960人在本县就业,在本地就业率近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