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余庆县大乌江镇红渡村,一栋栋青瓦灰墙的民宿坐落在山腰上,与错落有致的梯田相映成趣,让人仿若置身世外桃源。近年来,依托红色文化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该村大力发展旅游业,村民人均年收入可达2万元。
每到旅游旺季,村民伍文华都特别忙碌。“来这里旅游的人不少,我们这里有红色故事,还有美丽的田园风光。”伍文华说,这几年搭上旅游致富快车,村民们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红渡村原名岩门村,因1935年1月红军在此渡江而改名红渡村。近年来,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引进公司发展旅游产业,为红渡村量身打造了旅居农家发展路子。旅游公司通过租赁村民闲置的房屋,统一标准改造成客栈。同时,租赁村民闲置的土地,规划农业景观,并开发了一系列民俗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民俗深度体验,红渡村的旅游渐渐红火起来。
“村民一方面可以通过租金以及盈利分红来获得报酬,另一方面可以到旅游公司务工增加收入。”红渡村党支部书记杨勇说,通过“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该村成功走出了一条致富奔小康的新路。
村民胡永光家就尝到了租赁闲置房屋的甜头。他家250平方米的闲置房屋以每年每平方米20元的租金出租给旅游公司,每年可获得5000元收入。“在家里就把钱挣了,还能照顾家里老小。”胡永光喜笑颜开。
大乌江镇政府还采取有力措施,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红色文化+绿色生态”推动经济发展,增加了新业态,让红渡村成为有名的红色研学基地。
如今,红渡村作为贵州省23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之一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红渡村的‘面子’,还有助于完善红渡村的‘里子’。”大乌江镇政府有关负责人说,在基础设施方面,红色美丽村庄24个建设实施项目,涉及红渡村水、电、路、讯等各方面的基础设施完善;在红色文化方面,深挖红色故事,打造红色景点,先后建成了强渡乌江指挥部、纪念园等红色景点,培养红色讲解员11名,编写《突破乌江》红色教材,用活红色旅游资源,促进乡村振兴。
(记者 陆邱珊 金枭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