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伊霜
一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从凛冬而至初春,由至寒而向新生,元月总是寄托着人们的希望和期许。贵州在前进的道路上,有两个意义非凡的元月,值得铭记——
2012年元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022年元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
两份文件的出台,承载着党中央对贵州的关怀与厚望,在不同发展阶段,擘画了贵州奋进前行的宏伟蓝图,激励无数贵州儿女踔厉奋发、阔步征程。
从十年前“由于自然地理等原因,贵州发展仍存在特殊困难,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的研判,到十年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的小结,世人看到了一个日新月异、沧桑巨变的贵州。
事实充分证明,那份出台于十年前、长达1.7万余字的文件,作为贵州第二大城市、省域副中心的遵义,既是这一文件精神落地生根的真实受益者,也是推动这场伟大时代实践的积极参与者。
“致广大而尽精微”——十年间,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并写入党章,成为遵义全市上下的行动指南,指引遵义积极融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大局。
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贵州视察,作出重要指示,更给遵义人民极大鼓舞。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遵义,参观遵义红军烈士陵园、遵义会议会址,留下“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切嘱托;视察播州区(原遵义县)枫香镇花茂村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中央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笑还是哭。”
2021年2月3日至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贵州视察,赋予贵州“闯新路、开新局、抢新机、出新绩”的新目标新定位,并强调,要结合即将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遵义沐浴政策春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以埋头苦干、奋楫搏浪的精神和毅力,实现转折之城具有新的历史意义的跨越发展。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我们付出了、收获了,遵义人正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富裕、走向幸福。
二
回首往昔,十年间,脱贫攻坚战、疫情阻击战、经济复苏战……从以脱贫攻坚总揽全局到以高质量发展总揽全局,遵义人走过了一段又一段极不平凡的旅程。
“坚持自力更生,加大国家支持力度”是国发〔2012〕2号文件明确提出的基本原则之一。2013年2月,国务院明确上海市对口帮扶遵义市。
“我想过自己会做很多事,但却从未想到有一天会卖菜!”
上海援黔干部周灵,在道真扶贫三年,带动7000多贫困人口参与蔬菜种植,销售蔬菜超过9万吨,被当地干部群众亲切地称为“卖菜书记”——充满激情的热土,振奋的故事怎能一言道尽?八年“山海情”,两地务实合作、硕果累累,书写了我国东西部协作的典范。 (下转二版) (上接一版)
既善于外部借力,更注重内部发力。全市各县(市、区)党委(党工委)、554个基层党委、1208个党总支、11166个党支部尽锐出战,892个驻村工作队、4475名第一书记、11.9万名干部奔赴脱贫攻坚一线。
2020年3月,遵义率先在全省整体脱贫,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
2021年,遵义入列2021—2022年度中国大陆地区城市百强榜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十年翻了两番。在亮眼的经济发展数字背后,遵义还有更多故事。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黔北深山处,悬崖峭壁上,回响着“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老支书的铿锵誓言。
“你退后,让我来!”云南边境线,扫雷战场上,沸腾着“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的满腔热血。
“雷场是哥哥的战场,武汉是我的前线。”这是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杜富佳的飞扬青春。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老红军李光、牺牲在脱贫攻坚战场的“90后”扶贫干部徐梅等,以及众多平凡遵义人中的无名英雄,点亮了这座英雄城市永不熄灭的精神之光。
三
十年砥砺,孜孜无怠。遵义城乡面貌“颜值”更高,你我都是见证者。
“尽快开工建设成贵铁路、渝黔铁路”“研究建设茅台机场”“支持遵义虾子镇辣椒等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黔川渝区域协作机制”“支持建设遵义干部学院”……再次翻开国发〔2012〕2号文件,我们欣然看到当年的这些工作部署,如今已成为现实。
这是遵义城乡基础设施深刻变化的十年。开启“双机场”模式,进入“高铁时代”,实现县县通高速、村村通硬化路,公路通车里程位列全省第一、公路路网密度达130公里/百平方公里,“动脉血管”连通内外,“毛细血管”疏通城乡。
如今,遵义市城镇化率达56.7%,全市5G基站达6338个、5G网络实现乡乡通,3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4G网络全覆盖。
这是遵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十年。如果说红色是遵义的灵魂底色,绿色就是遵义的发展本色。
遵义牢牢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厚植生态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突出成就:创新建立“河长制”;赤水河荣获第二届“中国好水”优质水源称号;2020年,遵义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2%;全市11条河流,22个国、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森林覆盖率达60.48%……
十年间,遵义干部群众以勤劳、智慧和极大的创造力,不断从山旮旯里摸索出绿色发展的宝贵经验。湄潭县在全国敲响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第一槌”,“三变”改革蹚出“三农”新路;赤水市获批全国“两山论”实践创新基地,谱写青山绿水红日子的新篇;遵义辣椒、茶叶、方竹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地级市之首……
这是遵义人始终坚守红色底色、传承红色基因的十年。在党中央的重视下,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在遵义召开。遵义乘势而上,立足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大力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遵义片区项目建设,全力助推旅游产业化。
2021年,遵义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超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实现1140.69亿元,占全省总量的17.2%。“红色圣地·醉美遵义”向世人散发出更加惊艳的红色魅力。
这是以良法善治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的十年。2015年10月1日,遵义市开始行使地方立法权。“十三五”以来,先后制定出台6部地方性法规,完成9个立法调研项目,通过5个重大事项决定。
这是遵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十年。遵义着力修复、净化政治生态,实现了作风大转变、政治更清明。
这是遵义创新发展、屡获殊荣的十年。入选国家首批新能源示范创建城市,成为贵州省首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九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成功创建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政务服务热线荣膺全国“骏马奖”……
遵义这些成就的取得,最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最重要在于有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最关键在于有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团结奋斗,有上海市、珠海市的倾情帮扶,有社会各界和离退休老同志的关心支持。
四
历史,现实,未来——从国发〔2012〕2号文件到国发〔2022〕2号文件,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再到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我们愈来愈抱有更多期待。
今天,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一周年之际,国发〔2022〕2号文件出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贵州的高度重视和特别关怀,为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指明方向,并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巨大支持。
国发〔2022〕2号文件,为贵州绘制了“四区一高地”新的战略蓝图。从“西南重要陆路交通枢纽”到“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从“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一个个对贵州发展的战略新定位,既体现出党中央政策的连续性、科学性,又符合贵州发展的现实性、阶段性。
其中,研究建设重庆经遵义至贵阳至柳州至广州港、深圳港、北部湾港等铁路集装箱货运大通道;加快遵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遵义新舟机场口岸建设;建设全国重要的白酒生产基地;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支持赤水河流域等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新部署,与遵义未来发展息息相关,必将为遵义加强与周边地区协同发展、共建共享等提供契机,必将深刻影响遵义未来的城乡面貌。
随着政策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一个更加崭新的格局跃然眼前,一部更加辉煌的篇章等待书写。
从发展基础看,遵义已形成集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内河航运于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雏形初显。近年来,遵义工业经济持续领跑全省,农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服务业加快发展。中流击水,底气十足!
从国家战略布局看,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贵州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等建设,将不断为遵义这座西南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注入新活力、带来新契机、增添新可能。
从城市活力看,遵义生态环境满意度位列全国第一,政务服务质量位列全国第一,城市宜居度、安全感和竞争力处在全国前列。通过营商环境大整治,进一步筑牢了人民公仆践行慎独慎微、如履薄冰、为民服务、为企解忧的意识。
2017年,国务院批复同意遵义综合保税区设立;2020年国务院批复同意遵义设立第五批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2021年珠海与遵义“牵手”再续东西部协作“山海情”,遵义被纳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遵义步履不停。
不久前召开的市第六次党代会,已从历史方位、国家战略、全省发展“三个维度”看遵义,作出了推进“三大建设”,构建“七大体系”的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突破、两高于、三提升”的奋斗目标,勾画了未来五年遵义发展的宏伟蓝图。
而国发〔2022〕2号文件出台,更是击鼓催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我们已如箭在弦,满怀信心向未来。全市上下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抢抓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围绕“巩固上海、紧盯广东、融入成渝、联动贵阳”,奋力建设红色传承引领地、绿色发展示范区、美丽幸福新遵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贡献更大力量。
上一个十年,蹄疾步稳,愈战愈韧。
下一个十年,春风浩荡,扬帆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