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金枭枭 陆邱珊)为持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余庆县立足资源禀赋,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大力推动优质稻全产业链绿色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余庆县拥有稻田17万余亩,其中适宜发展优质稻的有12万余亩。近年来,该县在敖溪、松烟、关兴等镇推广种植宜香优2115、川香优系列、渝优系列等优质稻品种。其中,“大凉山”香米、珍米分别在2004年、2005年、2007年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上获评十大金奖大米;“石印有机大米”2021年4月在第十八届全国稻米杂粮产业大会上入选第二批中高端粮农产品名录。
据该县农业农村局水稻研究员刘辉介绍,余庆每年均举办优质大米品鉴会,邀请省、市专家从50余个品种里优中选优,最后留下2至3个品种推广种植;采取“支部+企业+农户”的组织方式,支持家庭农场、合作社、大户流转土地种植优质稻。同时,将产业专家、党员干部等精准匹配到产业链上,通过“专家联党员,党员包农户”的方式,建立了“问题反馈,党才联动”机制,聚焦农户在产业种植方面的“急难愁盼”,常态化开展技术指导和帮农助农活动。
如今,该县松烟镇旭芳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的订单优质稻做得有声有色,亩产值达4000元以上;余庆县食谷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亩产值5000元以上,加工的优质大米进入西部优先平台开展线上销售,在广东、上海、南京等地受到消费者青睐。
2021年11月,农业农村部公布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和典型县建设名单,余庆县榜上有名。同一年,该县优质稻年产值突破2.4亿元。
“下一步,余庆将围绕标准化生产、初加工、精深加工、物流体系、社会化服务等环节,融合创新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畅通资金链,打造创新能力强、产业链条全、绿色底色足、安全可控制、联农带农紧的水稻全产业链,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