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22年04月18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守护绿水青山 筑牢生态屏障
我市以“林长制”力促“林长治”
李婷婷

  本报讯 (记者 李婷婷)近年来,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扛起“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政治责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力“制度引领、法治跟进、科技赋能、高位推动、跟踪问效”五大举措,全面推动“林长制”实现“林长治”。截至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林下经济总产值突破71亿元,林业综合产值突破580亿元,森林生态系统年服务功能价值1431.91亿元,有效带动农村人口83.79万人增收,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2021年,我市结合实际制定《遵义市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并配套《遵义市市级林长联席会议制度》《遵义市林长制办公室工作制度》等6项制度,形成“1+6”制度体系,一体构建全面保护、全域覆盖的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制度体系。

  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原则,市委书记、市长担任总林长,采取“市级林长分片区、县级林长分乡镇、镇级林长分村居、村级林长分网格”的方式,对所辖区域林长制工作全面负责。市领导全年带头巡林19人次,深入责任区域查问题、找短板、促落实。全市近2万名护林员,每日实现网格化、信息化巡林护林;坚持做好“用绿”文章,制定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力推动特色林业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为全面提升林草资源保护水平,我市坚持将法治建设作为推进林长制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不断推进立法和执法工作迈上新台阶。2021年5月,《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保护条例》将赤水河流域依法实行林长制等内容写入总则;2021年12月,颁布实施《遵义市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条例》。此外,持续开展打击毁林、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改,以及打击野生动植物违法行为“清风”专项行动。

  围绕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等需求,我市不断强化林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国家林草生态综合监测站和国家级公益林生态效益监测站2个全国首批国家级台站、全省唯一在市级建设的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贵州省松类有害生物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全省第一家县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天敌繁育中心等科技平台相继落户遵义;与中国林科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建立的竹研究所和院士工作站、贵州省竹产业研究院、贵州省竹产品检测中心建设也在加快推进;整合市级优势科研单位(团队)力量,组建花椒产业科技支撑团队,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服务乡村振兴、挂帮国有林场,大力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培育产业发展内生动力。

  我市还建立全面系统的跟踪问效体系,制定《遵义市林长制考核制度》,精简9条考核措施、细化6大考核内容,各县(市、区)及乡镇一体制定考核方案,实行日常考核、实地考核相结合,压紧压实责任,坚决守护好绿水青山。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名城论评
   第05版:平安遵义
   第06版:综合新闻
   第07版:乡村振兴·绣美遵义/公益广告
   第08版:广告
发挥改革先导和突破作用 建设遵义创新发展“火车头”
以改革新突破形成发展新动力
我市以“林长制”力促“林长治”
加速产业集聚 增强发展动能
汇川区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
实践求真知 追梦税务蓝
遵义日报要闻02我市以“林长制”力促“林长治” 2022-04-18 2 2022年04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