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记者走进湄潭县黄家坝街道田坝社区,看到这样的场景:一边是企业忙着“送岗上门”,一边是劳动者求职应聘忙。
“这几天,我们社区比往常更为热闹。”田坝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居委会主任樊举强说,来自广东省珠海市、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以及湄潭经开区的企业加速复工满产、用工需求增长。
该社区是湄潭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位于湄潭经开区核心区。整个社区由5个居民小区组成,有安置房26栋楼,1788户6926人,分别来自于全县除湄江街道以外的其余14个镇(街道)。
今年,33岁的搬迁户文梅打算继续在贵州玖天包装印务有限公司工作,该公司系政府引进的“扶贫车间”。自2022年9月,经社区居委会牵线搭桥,文梅来到离小区不远的扶贫车间上班,每个月有4000元左右的稳定收入。
“离家近,还能照顾家庭,是一份不错的工作。”文梅说,2016年5月搬到田坝社区田坝小区后,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到浙江省余姚市务工,后来为了能照顾家中孩子,决定回家创业就业。为了提高就业能力,她还免费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厨师、家政等技能培训。
如今文梅的稳定就业,除了自身的勤奋努力外,还离不开田坝社区良好的就业环境。在田坝社区3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很多企业、工厂,还有棒球车间等“扶贫车间”。
近年来,为拓宽搬迁群众就业渠道,田坝社区与县就业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残联等相关单位积极对接,通过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召开招聘会、组织劳务输出等活动,同时还依托“扶贫车间”,开发一批技术含量不高、操作难度不大、适于普通劳动者的专供岗位,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稳岗就业。
一大早,39岁的付琴开门做起了生意。2019年8月从马山镇工农村搬入田坝社区的她,便动起了创业的念头。
“之前,一直在外务工,主要经营建材、橱柜门,想把手艺带回来,自己创业。”付琴说起了创业的初衷。
2019年12月,付琴在小区内找到了合适的门面,经营起了建材店。“每月有2千多元的收入,还能照顾家中小孩,很满足。”付琴告诉记者,“除了经营性收入,还享受到了一系列的创业优惠政策,领到了创业补贴和场租补贴。”
“2022年田坝社区的就业人数达3860人,人均就业落实率达97.28%。”樊举强介绍说,社区还依托东西部协作项目,与广州、珠海等沿海城市开展劳务输出,努力实现群众创业有补贴,就业有“门路”。
去年,45岁的搬迁户代国忠通过社区的务工信息,到浙江省柳市镇务工,赚了6万多元。“现在政策好,没得工作,政府帮你找,回乡返岗还有专车送。”代国忠说,“今年,我要好好工作,让日子越来越好!”
(记者 陆邱珊 金枭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