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天良
梁业广(1903-1935年),字幼勤,男,汉族,四川省合江县九支镇人,中共党员,中共赤合特支首任书记,革命烈士。
梁业广幼时就读于赤水县高等小学堂,后就读于贵州省立二中(赤水)。1922年,考入川南师范学校学习。在川南师范学校学习期间,受革命先驱恽代英、萧楚女等人的影响,积极追求进步。1924年经恽代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926年春,梁业广受党组织派遣,前往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结业后,回到泸州,参加泸州、顺庆(今南充)武装起义(史称泸顺起义),负责农运工作。1927年11月,梁业广回到家乡,在赤水县城及四川省合江县九支、大井、五通、龙洞一带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秘密从事革命活动。
1928年春,梁业广与在川南师范学校先后入党的同学汪荃江、汪良杰、李卓吾、金奚生、袁崇杰等人取得联系,遵照中共川南特委“尽快将组织建立起来开展斗争”的指示,经中共川南特委批准,建立中共合江特别支部委员会(简称中共合江特支),梁业广任书记。中共合江特支的成立,在加强四川省合江地区革命活动的同时,也加速了在贵州省赤水县传播马列主义开展革命工作的步伐。
合江县第四高级小学开设在合江县九支区,与赤水县城仅一河之隔。为了方便在赤水县城开展革命活动,梁业广等人积极寻找合法身份作掩护。1928年2月,梁业广到合江县第四高级小学任教,后任该校校长。梁业广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先后将赤水县私立蜀翘小学教员汪荃江、赤水县第一高级小学教员汪良杰、赤水图书馆工作员金奚生和共产党员梁辉先等人聘为教员。随后,梁业广在进步人士邹华轩帮助下,在图书馆所在地的文庙开办文化学校和平民夜课学校(简称平民夜校)。文化学校招收青少年入学,学习高小的教学内容。平民夜校招收赤水县城内兵工厂、织布厂等工厂的工人及商店店员、学徒入学,也招收社会失业、失学青少年和少部分在校学生到平民夜校听课。平民夜校进行识字扫盲和小学课程教学。文化学校和平民夜校通过合法的文化课教育,将革命道理寓于教学中,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成为贵州最早传播革命思想的场所。平民夜校自1928年开办到1934年停办,历时近6年,贾若瑜、黄星元、陈芳型、杨大庸、赵世咸等一批进步青年和罗奕云等一批兵工厂工人在这里接受马列主义和革命思想的启蒙教育后,纷纷走上革命道路。
1929年8月,中共四川省委撤销中共川南特委,建立中共泸县中心县委。中共泸县中心县委领导的地区有:四川省的泸县、江安、纳溪、合江、叙永、古宋、古蔺等县和贵州省的赤水县。梁业广等中共党员在中共泸县中心县委领导下,一边向学生教学文化知识,传播革命思想,一边通过培养,先后秘密发展兵工厂工人学员罗奕云、罗远香、王荫南、邓汉彬、毛其国等进步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按照中共泸县中心县委指示,梁业广在赤水兵工厂建立中共赤水兵工厂支部。随后,又相继建立复兴党团支部、省立二中党团小组、蜀翘小学党团小组、乡村师范党团小组、女中党团小组、织袜工人党团小组、船夫工人党团小组。此时,赤水县的党团员人数已增至30人。是年底,经中共泸县中心县委批准,中共合江特支改建为中共赤合特支,梁业广任书记。
1933年2月,合江县第四高级小学一教师干预其他教师向学生传播革命思想,梁业广为了巩固党在这所学校的基础,秘密发动学生开展“择师运动”,将那位教师驱逐出学校。“择师运动”引起国民党合江县当局的警觉,国民党合江县当局撤销了梁业广在第四高级小学的校长职务,将梁业广调到合江县九支区五通乡黄氏小学。
1933年10月,中共泸县中心县委根据赤水、合江两县党员发展情况和斗争形势需要,决定撤销中共赤合特支,在赤水县和合江县分别建立特支。梁业广任中共赤水特支书记。
1934年1月,梁业广受中共泸县中心县委指派,打入合江县九支区团防局任文牍,作兵运策反工作。4月,梁业广在合江县九支区被合江县“清共委员会”特务抓捕,囚于合江县监狱。
梁业广在狱中受尽酷刑折磨,仍坚贞不屈,与同狱的共产党员和其他难友一起开展反对国民党的斗争,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梁业广被捕后,经党组织多方营救,于1935年4月保释出狱。由于梁业广在狱中身心遭受严重摧残,保释出狱时已是生命垂危,不久去世。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梁业广为革命烈士,其光辉事迹资料陈列于广东农民运动讲习所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