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岗区深溪小学三(5)班 熊柳嘉
小时候妈妈就给我讲过《愚公移山》的故事,至今依然记忆犹新。4月22日,我参加遵报小记者采风团,走近“当代愚公”黄大发爷爷的家乡,了解黄爷爷绝壁凿渠为村民引水的感人事迹。
出发之前,老师给我们播放了黄大发爷爷到北京领“七一勋章”的视频,也给我们看了一段黄爷爷接受媒体采访的视频。视频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黄大发爷爷说,30多年前,草王坝村的村民吃的是包谷饭,喝的是浑浊的水。那时,他就产生了开山修渠的想法,历经几十年后建成了大发渠。
怀着对黄爷爷的崇敬,我们特意去拜访了黄爷爷。到达草王坝村(今团结村),我们首先参观了大发渠博物馆。在那里,我知道了更多关于草王坝村和黄爷爷的故事,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黄爷爷在二次修渠的时候痛失亲人的故事,而黄爷爷在悲痛中没有停止修渠,依然埋头苦干一心为民。那一刻,我的眼眶湿润了。
随后,在黄爷爷家老屋前的院子里,我们见到了黄爷爷,他的胸前戴着“七一勋章”,岁月在他的额头上留下了一道道皱纹。尽管如此,他的声音依旧洪亮,眼神里依然透露着坚毅,举手投足间,我仿佛看到了黄爷爷当年带领村民修大发渠时奋斗的样子。
听完黄爷爷的谆谆教诲,我们又前往大发渠参观。走到半山的时候,一块“前方危险、暂不开放”的牌子拦住了我们的去路,我们只能驻足远眺。远处蜿蜒的大发渠,在悬崖上诉说着它的历史与艰难,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黄爷爷能“感动中国”,为什么他是“七一勋章”获得者,为什么他是“时代楷模”,因为大发渠是名副其实的“生命渠”。
通过这次采风,我对《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有了更深的理解——永不放弃、终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