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播州区水稻机插田间作业,在龙坪镇大兴村正式拉开帷幕。
5月24日上午9时,记者来到龙坪镇中心村中心社区机插水稻育苗大棚的起苗现场,只见50余名群众正在排队进棚领取水稻苗。
据了解,这片水稻智能温室育苗棚,是播州区润田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200多万元兴建的。基地从今年4月14日开始育苗,目前已全面进入移栽期。与传统水田育秧相比,智能温室育苗棚具有抗低温多雨、防灾抗灾和便于管理等优势,而且育出的水稻苗比传统育苗可提前半月移栽。
记者在现场看到,棚内水稻苗茎秆粗壮、弹性好、叶片翠绿、根系发达。播州区润田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忠国拔出一根水稻苗给记者介绍:“育出的机插苗具有无损伤、无缓苗期、漏插率低、栽植立度好等优势,通过机插后,每亩增产达15%左右。”
上午10时,记者跟随运苗车来到龙坪镇大兴村河坝村民组,看到各田块上都有群众在自己的承包田搬运水稻苗。
上午10时20分,由播州区润田农机专业合作社提供的钵苗插秧机开始装苗调试,准备为村民贺银华机插3亩地。10时30分,机插正式开始,只见两名机手一名负责驾驶、一名负责添苗,插秧机在大田中前行插秧,机身过后,一行行稻苗整齐均匀地插进田块。上午11时30分,3亩地全部机插完毕,平均每亩用时20分钟。
“我这3亩地,如果用老办法插秧,人工要10个,工资费用1500元;采用机插,只要270元。机插不仅节省开支、也节省劳力,而且栽得均匀,质量更高。”村民贺银华高兴地说。
龙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王富权告诉记者,机插稻田的整地必须达到“浅、平、净、实、中”五个要求。“浅”即水要浅,水淹高度不超过3厘米;“平”即稻田要整平,落差不能超过3厘米;“净”即稻田内要干净,不能有秸秆残渣;“实”即稻田泥浆沉淀达到上烂下实;“中”即泥脚适中,深度不超过25厘米。
播州区机插秧工作由播州区润田农机专业合作社与播州区山至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实施,每亩收取机插费150元(其中政府补助60元,农户自筹90元)。据了解,今年该区机插秧工作从5月23日开始,预计6月15日完成该区10多个镇(乡、街道)1.5万亩机插秧任务。
(记者 樊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