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向婧)记者从四渡赤水纪念馆了解到,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主办的“2022年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推介活动”中,四渡赤水纪念馆红色文化遗产旅游案例成功入选2022年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
据了解,近日,“2022年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推介活动”在浙江宁波举行,活动现场公布了100个入选的文化遗产旅游项目,其中,四渡赤水纪念馆红色文化遗产旅游案例入选。此次发布的2022年度百强案例涉及文化遗产门类众多、旅游产品类型丰富、申报主体属性多元,包括了“文物古迹主题旅游案例”“考古遗址主题旅游案例”“博物馆主题旅游案例”“革命文物主题旅游案例”“工业遗产主题旅游案例”等10个类型,案例项目具有创新价值和鲜明特色,见证了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的双向奔赴。
四渡赤水纪念馆位于习水县赤水河畔的土城古镇,于2007年7月9日建成开馆,2009年免费对外开放,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四渡赤水纪念馆是传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四渡赤水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播红色文化的基地与平台,一直肩负着对红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展示、传播红色文化精神的重要任务。建馆以来,充分发挥革命纪念馆的社会职能,深挖文化资源内涵,建成四渡赤水博物馆群,率先垂范带动红培和文旅产业发展,多方位、多角度讲好红色故事,弘扬长征精神,助力了文化遗产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推动文物数字化建设。四渡赤水纪念馆高度重视文物征集和保护工作,始终坚持保护优先、保用结合、以用促保、精准施策的总体思路,科学保护、利用和展示革命文物。近年来,四渡赤水纪念馆实施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和红色基因库等众多项目,采用数字化技术,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示文物藏品及其背后的故事,真正实现了让文物“说话”,让文物“活”起来。
建设智慧博物馆管理平台,全面实现资源共享。四渡赤水纪念馆作为全省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试点之一,通过建立集藏品数字化管理系统、环境监测管理系统,数字化资源管理系统、行政办公管理系统等八大系统为一体的物联体系,真正实现“管理+保护+服务”全方位科学管理模式,更加有效地将藏品管理、智慧消防、环境监测等多个系统融入其中,做到精准、科学、高效管理。通过智慧化的管理,提升了数字资源的管理效率,同时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强化研学正义建设,落地爱国主义教育。四渡赤水纪念馆立足土城厚重的文化资源禀赋,将红色历程、古镇历史、绿色生态、传统农耕等文化资源有机融合,致力于打造“四渡赤水红”红色研学品牌。拟定了“一营两基地四区九园”的四渡赤水青少年红色研学旅实训营地规划,构建以红色为主、多色融合的实训营地,助力“五育并举”的全面实施。2023年以来,该馆组织开展研学活动64期,研学活动受益学生1.5万人以上,其中,该馆还为5000名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开展全免费公益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