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大娄山
     
本版列表新闻
     
2023年09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柑子坡
巩章玉

  巩章玉

  遵义新蒲新区新舟镇通济沟的六羊队,是我家所在的生产队,新中国成立后属新舟公社农丰大队,现在属于新舟镇金钟村了。我们六羊队在通济沟中部,原来是农业队,解放军到此进行国防建设时改为专业的蔬菜队了。

  别看六羊队小,我们的蔬菜种得却是非常出名的。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们柑子坡出产的柑子(温州蜜橘)还在全国评比中得过第二名的好成绩呢。

  大概是1975年吧,贵州农学院不知怎么相中了我们生产队的大林坡,要求在此进行温州蜜橘种植试验。经过公社协调,协议很快达成,协议的意思大概就是由农学院提供树苗、化肥和技术指导,我们生产队负责栽种和日常管理,农学院还给一些粮食方面的补助。

  大林坡名字很好听,其实是一个高约百米的小土坡,坡上没有一棵树。由于土薄,挖下去一尺就是风化石,所以只有种小麦和玉米,产量也不高。

  听说大林坡要拿给农学院种蜜橘,闭塞的村民们开始还有些疑虑——这个种玉米都不肯长的土坡,能长出蜜橘吗?但是听说有补助等优惠条件,大家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响应了。

  再加上村里唯一的秀才蔡显余公公逢人便说:“蜜者,甜也,蜜橘肯定甜得很。”村民们的疑虑也就逐渐打消了。

  搞这个温州蜜橘种植试验还真讲究,前后左右两米一株的间距,横竖一米见方的深坑。大家按照技术要求,在那年冬天就开始挖坑种树了。从温州运来的蜜橘树苗大约有一米高,树根部还带着比篮球大很多的泥巴,根部全部用粗粗的草绳捆绑着。

  记得那年下了雪,积雪把大林坡盖了薄薄的一层。尽管天气寒冷,大林坡上却热闹非凡。挖坑的专注地丈量着尺寸挖,往坑里挑肥土的不停地从山下往上挑,抬树苗的抬树苗。不几天,两千多株温州蜜橘树苗就在这贵州的山里安家落户了。

  温州的树苗来到了云贵高原的新天地里,仿佛十分满意,扬着小手开心地笑着。看到墨绿色的树苗整齐有序地长在山上,村民们很有成就感,仿佛看到了金秋时节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蜜橘。同时,大家把大林坡改名为“柑子坡”(我们都把橘子叫柑子)。

  栽树容易养树难。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树苗成活了,还要注意及时施肥和防止蚧壳虫等病虫害。村民们很是积极,有事没事都要跑到山上看看树苗成活没有、苗长高没有、有没有长虫子、土有没有缺水。

  第二年暮春时节,温州蜜橘开始长出白色的圆鼓鼓的花苞了,大家看到了希望。无奈技术人员要求掐去那些花蕾,说要等到第三年才可以让它结果。

  第三年春天,山上的温州蜜橘相继开花了。那花白白的,虽然很小,但有一股特殊的香味。蜜蜂在花间穿梭,蝴蝶也来赶趟儿,吸引着我们不厌其烦地跑去察看。

  不久,蜜橘树上就结出了青绿得发亮的小小的一个个柑橘。又过了几个月,大约是国庆节过后,第一批温州蜜橘开始泛黄了,那橘子个大、圆润好看,引人注目。

  生产队里对这批橘子可重视了,一是安排了专人昼夜看守;二是规定谁也不许去摘,摘了将受到严厉的惩罚;三是还不许邻村的人去参观。

  等到金秋十月,橘子全部成熟了,柑子坡成了真正的柑子坡,远远望去,每棵树上都挂满了橘子,一个个大大的、圆圆的、金灿灿的,十分诱人。看到丰收的蜜橘,村民们脸上漾起了幸福的微笑。

  该采摘了。农学院的老师考虑到村民们的辛苦,免费分给每人一斤蜜橘,其余的按一定价格全部由他们收回去研究。

  记得当年农学院把这批蜜橘高价收购回去,队里得到了很大一笔收入,比种小麦玉米强多了。分到了金灿灿的蜜橘,家家都像过节一样高兴,郑重地进行品尝,还要留出一小部分送给住在外村的亲朋好友。

  过了年不久,喜讯传来了。我们种的蜜橘在全国农产品比赛中,以其外形、含糖量、营养成分等指标一举夺得了第二名。因此,农学院和区、公社都对生产队进行了奖励。从此,通济沟的柑子坡在区里出了名,大家的干劲儿更足了。

  后来,生产队里不但精心照顾这批远道而来落户贵州的橘子树,而且还派出技术人员在农学院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用本地柑橘苗嫁接培育温州蜜橘苗。

  不少慕名而来的邻村村民来到我们生产队买橘子苗回去栽培。不久,温州蜜橘在我们当地就开始大面积种植了,给农民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我们生产队的温州蜜橘种植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大娄山
   第03版:大娄山
   第04版:文史周刊
窖藏的真情
柑子坡
鸟瞰(摄于播州区水泊渡湿地公园)
打连盖
遵义日报大娄山02柑子坡 2023-09-03 2 2023年09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