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文史周刊
     
本版列表新闻
~~~——遵义萍舸书画社与浙大西迁漫记
~~~
~~~
     
2023年09月0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邮递人
王红霞

  ■ 王红霞

  在我的记忆中,身穿绿色衣服、斜挎绿色布包、推着绿色自行车的邮递员,总是少有言语,却能把书信送达村村寨寨。务川自治县丰乐镇那绿色门头的邮政所,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神秘所在。

  据务川县志记载,务川在明朝永乐年间就开始设置驿铺,驿铺是邮递官府军政文书的机构。务川设有县前铺、牛塘铺、丰乐铺、天井铺、岩前铺、木悠铺、板场铺共7处铺舍。驿站有驴、马,并配有鞍鞯、马辔、邮囊。清康熙元年,驿铺精简到县前铺、牛塘铺、丰乐铺共3处铺舍,每铺有铺兵2名。从驿铺设置可以看出,牛塘铺、丰乐铺在务川的驿铺中都是很重要的存在。

  清宣统元年,务川邮寄代办所建立,隶属思南二等邮务局。民国五年增设后坪、浞水2处代办所;民国九年,务川邮寄代办所升为三等乙级邮政局,辖后坪、浞水2处邮寄代办所;民国三十二年,务川境内增加至务川、后坪、浞水、涪洋场、楠杆子、砚山坡、坪阳场、新田头、丰乐坝共9个邮寄代办所。到1953年,务川邮寄代办所已发展到15个,1954年又增设了新场、甘禾2处代办所。

  现年95岁的张继成老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批邮递员。他先后在务川的镇南、丰乐、汞矿、泥高邮政代办所工作。说起过往,张继成满怀欣喜。因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张继成曾得到遵义地区邮政局的表彰。

  在汞矿邮政代办所工作时,张继成不仅负责汞矿总部的邮递汇兑,还要负责分部三家田的邮递汇兑。有一次,一个年轻人汇款回老家,据他自己说汇款800元,张继成接过现金,反复数了几次都是1600元。再三确认是汇款800元之后,张继成把多给的800元钱还给了年轻人。汞矿宣传科刘科长知道这件事后,当天就在广播里表扬了张继成。

  回忆在丰乐邮政所工作的情况时,张继成更是如数家珍。作为一名邮递员,保密纪律是首先要遵守的,难怪当初我在乡村看到的邮递员总是沉默寡言,走过乡村的羊肠小道、坡坡坎坎,最终将信件送达。无论高温酷暑,还是天寒地冻,邮递员每月至少要工作26天,才能达到基本工作量。

  邮路的通行最开始是步班,后来丰乐镇的毛坯公路形成后,有了马班,再后来是自行车代步。

  丰乐镇的毛坯公路通行后,张继成被调回丰乐邮政所任负责人。当时,邮递员们除了送信件、文书、包裹,还要养马。马有4匹,但马不是随便可以用来驮信件、包裹的,没有超过60斤的,都是人工肩挑背驮,超过60斤才能用马来驮。有一次,天都快黑了,负责丰乐至新田邮路的同事还没有回来,张继成就沿着邮路去接。走到半路,看见邮递员坐在那里,马躺在地上不起来,原来是马掌坏了。张继成就和同事一起背上信件、包裹,慢慢地把马牵回邮政所。

  当时丰乐邮政所有7人。长班4人,负责县城到丰乐邮路,属县内邮路;乡邮3人,其中1人负责丰乐至黄都邮路,1人负责丰乐至新田邮路,1人负责丰乐至牛塘、官坝邮路。所有邮递员当天出发,必须当天返回,不能在外住宿,否则被视为脱岗。

  后来有了自行车,才算减轻了邮递员的负担。直到1956年,凤(冈)务(川)公路建成后,撤销务川至思南邮路(属县间邮路),遵义至务川委办汽车运送,后改为邮政车辆运送。因丰乐处于务川、遵义中间站,故由务遵车辆直接交接。

  第一次走进丰乐镇邮政所那神秘的绿色门头,还是在1994年。当时我在牛塘学校代课,写了一篇关于学校举办普通话演讲比赛的新闻稿件,在《遵义日报》上发表了,不久收到一张绿色的4元汇款单,那是我的第一次稿费。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大娄山
   第03版:大娄山
   第04版:文史周刊
萍水相逢 贤聚牂牁(上)
邮递人
广告
遵义日报文史周刊04邮递人 2023-09-03 2 2023年09月0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