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谭波 张雨辰
近年来,绥阳县以打造“北纬28°的翡翠”高品质旅游景区为目标,持续推进以双河洞景区为核心IP的“十二背后洞穴旅居”旅游生态圈建设,大力发展“民宿+研学”“民宿+度假”等业态,以业态引客、住宿留客、场景聚客,让更多国内外游客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
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十二背后旅游风景区,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双河溶洞更是世界最长的白云岩洞穴、世界最大的天青石洞穴,每年吸引数万游子到此研学采风。
日前,四川美术学院的100余名学生走进双河溶洞,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溶洞很壮观、很美,我们拍了很多照片,带回去再进行艺术创作,双河溶洞不愧是世界级溶洞,令人震撼。”四川美术学院学生梅馨月说。
“漫步在洞中,像在地心探险,特别是海市蜃楼景点,让我印象深刻。下次我要带上家人一起来绥阳旅游,让家人感受这里的神奇风光。”四川美术学院学生邱泽说。
双河洞景区不光有溶洞,更汇聚了洞、林、山、水密布齐全的生态组合。近年来,绥阳县立足资源禀赋,重点开发特色“体旅研学线路”,打造地质科普、户外运动、自然教育、诗歌文化四大体系和25个课程,“十二背后行走的课堂”成为贵州省首批特色研学旅游线路。
“目前,我们已成为集旅游度假、研学旅行和体育旅游三大主体IP的综合旅游体。十一年来,景区累计接待2000多个研学群体。”十二背后旅游风景区双河洞景区办公室主任罗建军说。
今年,绥阳县积极推动双河洞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国家林草局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贵州科学院山地资源研究所等机构和院校的相关专家组建科考队伍,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同时,该县还将在双河洞内建设世界级地质博物馆。
“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建设博物馆是必备的硬件设施之一。我们将博物馆建设在洞内,这在国际上是没有先例的。博物馆总长1.8公里,展陈面积99998平方米。建成后,既是博物馆,又是一个巨大的景区,对双河洞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引领绥阳全域旅游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业务科科长况光显说。
不只有好看的溶洞,更有丰富的游玩项目。如今,十二背后旅游风景区不仅有旅游度假、研学旅行、体育旅游三个主题IP,百米速降、洞穴攀岩等山地运动项目,更是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爱好者前来挑战极限、体验洞穴运动的奇妙。截至目前,以双河洞景区为核心的十二背后旅游风景区已接待游客超23.74万人次,旅游收入3650多万元。
“目前,景区接待量呈上升趋势,针对‘五一’旅游小高峰,我们重点推出了亲子产品、度假产品、观光休闲产品和户外探险产品,全力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十二背后旅游风景区营销中心遵义口岸总经理杜坤福说。
有了好资源,更要让游客住下来、慢慢玩。为优化游客住宿体验,绥阳县通过打造民宿差异化、特色化、个性化,提升服务水平,留下游客好口碑。
走进十二背后旅游风景区双河客栈,一片依山而建、古朴优雅、错落有致的民宿映入眼帘。与普通民宿不同,这里的民宿都是在黔北民居的基础上改造而成,古老的榫卯结构、上了年头的老旧木屋,都被原汁原味保留了下来。
除了双河客栈,在该县温泉镇公平村,众多“实惠”的民宿同样受到游客们热捧。在洞庭旅居民宿,工作人员正忙着为旅行团办理入住手续。
游客彭小容来自四川广安,二十多个朋友一起报团到绥阳旅游。原生态的景区、实惠的价格、干净的环境,都给她留下了好印象。
洞庭旅居民宿负责人余恩喜告诉记者,他家对面就是十二背后大地缝景区入口,凭着绝佳的位置优势,他率先带头在村里建起了五层民宿,吃上了“旅游饭”。
经过近几年发展,当地已有民宿26家、房间550个、床位981张。
“为提升民宿服务质量,我们成立了贵州绥馨宿民宿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辖区内26家民宿采取‘管理+自营、租赁+分红、直接转租’三种模式,对民宿进行统一标准、统一收费、统一引流、规范管理。2023年,全镇旅游接待人数约56万人次,带动食、宿、行、游等行业旅游收入达6200余万元。”温泉镇镇长袁精隆说。
近年来,围绕“场景+住宿+多业态”发展模式,绥阳县全力推进十二背后洞穴旅居、黄鱼温泉美宿旅居、宽阔红河避暑旅居集群发展,制定实施绥阳山居·绥心宿民宿标准体系、“引客入绥”奖励办法及支持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等6个配套文件。目前,十二背后洞穴旅居生态圈已投入各类资金400多万元,用于民宿、旅游步道、绿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绥阳县文旅局副局长李云表示,截至目前,我们已打造“千年等一回、诗乡来相会”“2024全面嗨FUN闹新春”“穿越山地挑战赛”等沉浸式体验场景,以及“春山‘油’学、花间集市”主题消费场景。接下来,我们将围绕“凉夏、赏秋、藏冬”主题,全年打造30个消费活动场景,扎实推进绥阳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