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岭
公元2024年4月4日,农历甲辰二月二十六日清明,时序清和,桐花盛开,乡村和美,家国昌盛。值正安和溪首届桐花乡村文化旅游节之际,县政府黄君,嘱以作文祭之。谨以大雅之乐,恭祭万灵桐花,祭曰:
桐岭苍苍,芙水汤汤,逶迤连绵,花海茫茫;阳春三月,万木梳妆,桐花始发,惊艳四方;情窦初开,娇若脂膏,金枝玉叶,情系桑梓;低岭轻云,兰幽气清,华而有实,压倒群芳。
回顾历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日月同彰;盛于建国,始于隋唐,沾溉久远,丰泽桐乡;展望明天,政通和祥,百废待兴,民富国强;正安一隅,油桐之乡,总理题词,声名远扬(注解1)。
一枝玉立,千叶云黄;梧桐叶落,天地知常。萧鼓深树,人在道忙;栽下桐树,引得凤凰。凤凰鸣岗,和鸣朝阳;禹王种树,水灌八荒(注解2);种桐补屋,协和万邦(注解3)。
人间四月,桐花怒放;沃野阡陌,物阜民康;恰逢盛世,和美吉祥;千载难逢,今日盛况;载入史册,永远祭享。
岁在甲辰,时序仲春。举办首节,以兹祭庆;少壮咸集,群贤毕至;载歌载舞,万众欢腾。搭台祭祀,以昭天地之灵。遂作如下拜祭:
一祭尧舜炎黄,采桑种树,养殖家禽,开启文明农桑;
二祭华夏九州,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永立世界之窗;
三祭天地山林,桐树苍苍,林茂谷丰,赐予万民福享;
四祭伟人牵挂,情系桐乡,寄语乡民,幸福源远流长;
五祭先祖精神,开荒辟地,广种桐树,留得满山清凉。
乡民多福,吉星高照,感党之恩,唯有图报。为今日之盛事,特遣作文祭拜,期盼家国和谐,山河无恙。
注解1:1958年正安县获得全国油桐生产县,周恩来总理为正安题词:户有万株桐,幸福永无穷。
注解2:禹王种桐,为大禹治水的典故。大禹治水时期大水冲垮河堤,大禹发动群众在河道两边种植桐树,保护生态,发展桐林经济,一箭双雕。
注解3:种桐补屋,是孔子的故事。孔子进入鲁国首都时看见很多房屋破漏,利用种植桐树解决这个问题,桐树生长起来后爬上去修房子,深得百姓赞扬。
望夫归
在正安和溪“十里桐花”景区桐花岭,有一棵古桐树,名曰“望夫桐”,讲述丈夫被抓壮丁一去不回,妻子在家苦苦守望三十余年,天天去桐花岭盼望丈夫归来,最后殒命在一棵古桐树下的故事。
故事感人至深,遂作《望夫归》记之——
桐花岭上桐果黄,
相思桐下盼君郎,
君郎一去无音讯,
望断天涯泪眼汪。
保家卫国杀倭寇,
血染沙场志气扬,
家国仇恨梦难圆,
乡愁未解话麻桑;
日日登上桐花岭,
年年盼君两茫茫,
秋风明月枕孤灯,
孤寂千思空断肠!
夜夜相思奈若何,
朝朝暮鼓撞心房,
容颜渐老芳心苦,
月光如水照寒窗;
雪落桐岭静无声,
雨润苍穹燕单行,
郎君归来花已零,
空留青山一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