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大娄山
     
本版列表新闻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平淡见真章
——读田景祥散文集《情馈沧桑》有感
黄筱龙

  黄筱龙

  近日,喜获田景祥先生新作《情馈沧桑》一书,读后爱不释手。

  这是一本由秦连渝、丁一先作序的散文集。作为务川同乡晚辈,既为田景祥先生笔耕不辍的创作精神大大点赞,又为他的新作问世表示祝贺。我一向称呼田景祥先生为老辈子,拜读完他的《情馈沧桑》一书后,感觉平淡中见真章,值得一读。

  该书有以下特点:

  有一种强烈的历史厚重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情馈沧桑》一书与先生之前的《情倾岁月》《情暖春秋》两本书,既是三部曲,又单独成书,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单《情馈沧桑》选自《情倾岁月》一书的作品就有13篇之多。三本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极富历史厚重感。先生在自序中这样写道:“虽然生于山林,可父母笃信耕读,所以自幼送咱启蒙进学,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偶然命运眷顾,得以因需事教而脱耕田畴,由实践语文教学教研而移徏机关公务,伏案数十载,草拟万千应用文稿,与中国文字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结下生死爱恋不解之缘。”先生在《老屋》中写道,“老屋就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孤独无依地佝偻着身躯,倔强地守望着大山深处青山绿水间那片生我养我的故土。”“那是我的父母年轻时用他们生命的劳苦艰辛打拼营建的杰作,是曾经滋养我们生命成长的绿色摇篮。”“随着年龄的增长与生命的衰退,对老屋的依恋之情与日俱增。每当走近老屋,一种真正回归自然的愉悦油然而生,因为那毕竟是曾经孕育和滋养我们生命的一方净土,是我们灵魂深处日益呼唤的精神家园。”

  有一种浓浓的语言亲切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先生称赞申爱初作品《走出土地坑》是“细节白描还原史实真相,方言土语寄语质朴情深”,其实这也是先生作品的内涵。先生作品语言朴素,更显情真。他在《我的父亲母亲》一文中写道,“所以我们这些生活的生命,都是由母亲自己用一把剪刀在摸索着好不容易点亮的桐油灯上烧烤了一下之后,便‘咔嚓’一声剪断了新生命与母体的链接,然后被母亲倒挂金钩似的提拎着拍打屁股戛然发出来到这人世间的第一声啼哭的。”先生的作品描写生动,打动人心。他在《我的父亲母亲》一文中写道,“故意惹母亲生气,不听母亲招呼,接二连三地跑到母亲打豆荚的豆荚堆中活蹦乱跳,不断干扰母亲劳作。母亲几经呵斥,不仅不听,反而索性躺在母亲正在用‘联盖’摔打豆荚的地方嬉皮笑脸地长卧不起。想不到招来的后果是让一向慈祥和蔼的母亲勃然大怒,丢掉手中的‘联盖’,像老鹰抓小鸡一样猛然将我提拎到一边,伸出手掌在我屁股上雨点般一阵猛击。”同为仡乡务川人,对务川方言自然感到几多亲切。

  有一种清晰的画面代入感。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情馈沧桑》一书分为魂牵故土、纪念缅怀、采风随笔、读写论谈、盛世情怀五个版块,每一个版块的前面都用先生务川砚山老家的一张图片和一张定居贵阳的图片,并标注优美文字,可谓独具匠心。“魂牵故土”版块,故园之美:恬静清幽——务川砚山银沙湾;“纪念缅怀”版块,故乡庭园错落有致——砚山黄灯台梯田;“采风随笔”版块,故乡的山:巍峨雄浑——青岩山一瞥;“读写论谈”版块,故乡的路:曲折蜿蜒——砚山至栗园盘山道;“盛世情怀”版块,现代恢宏——贵阳山水湖城观山湖。从故园到筑城,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组合,很有清晰画面代入感,可见作者设计之用心。

  有一种鲜活的时代气息感。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先生善于用文字书写盛世情怀。他先后加入贵州诗词楹联协会、贵州省写作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散文家协会等社会群体,撰写了一批富有鲜活时代气息的作品。加入贵州省写作学会后,参加采风和研讨会的作品有数篇。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先生的家庭是地道的书香人家,他的老伴从事幼儿教育。他们育有两女,如今定居省城。他们的学识修养深得我们欣赏,他们的处世值得我们尊崇。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大娄山
   第03版:大娄山
   第04版:文史周刊
平淡见真章
池坪写意(组诗)
花间小曲(国画)
把诗意留给双河(外一题)
《诫子书》启悟
遵义日报大娄山03平淡见真章 2024-05-19 2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