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王利民 记者 杨义霞)清明节前夕,绥阳县检察院组织干警前往红籽坝红军战斗遗址开展纪念活动,并对遗址保护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经现场察看,检察建议提出的各项整改措施均已落实到位,红籽坝红军战斗遗址得到有效保护。当地政府正积极组织,着力将该遗址打造成集红色革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
“如今,烈士墓庄严肃穆,碑上‘无名红军烈士之墓’大字醒目有力,能更好地告慰革命先烈……”绥阳县检察院干警在该县红籽坝红军战斗遗址看到,烈士墓环境整洁,众多村民和学生自发前来祭奠和扫墓。
红籽坝红军战斗遗址位于绥阳县郑场镇底坝村,是中央红军长征在遵义期间的战斗遗址之一。1935年3月,红军遵湄绥游击队在此与国民党地方武装展开激烈战斗,10余名游击队员壮烈牺牲。2018年,该遗址被核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4年4月,绥阳县检察院接到群众反映,称红籽坝红军战斗遗址烈士墓疏于管理。为此,检察官深入现场,细致勘察红籽坝红军战斗遗址,通过与当地群众、人大代表以及“益心为公”志愿者的详尽询问,并调阅相关文物资料,发现遗址保护措施存在诸多问题。为有效保护红色文化遗产,该院于同年4月30日立案办理。
为解决烈士墓年久失修、损毁严重等问题,绥阳县检察院邀请属地乡(镇)政府、绥阳县文化旅游局、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办案检察官出示了多项证据以及政府部门权力清单等,提出了烈士纪念设施应当予以修缮保护的意见。大家一致认可检察机关的意见,表示将完善措施,对墓群进行修缮保护。
绥阳县检察院还向绥阳县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要求相关行政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修缮烈士纪念设施、改善周边环境。收到检察建议后,绥阳县相关部门迅速行动,采取多项措施推动整改:在红籽坝红军战斗遗址处设立标志说明,明确遗址历史背景和纪念意义;委托省文物保护专业机构出具风貌整改方案,恢复遗址历史风貌;对全县红色文物资源进行全面清查,做好红色文物档案建设工作。
整改期间,绥阳县检察院多次派干警赴现场跟进监督,烈士墓修缮维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接下来,我院将继续发挥检察公益诉讼职能,推动形成崇尚、学习、保护英雄烈士的浓厚氛围,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贡献检察力量。”绥阳县检察院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