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凤冈县打破传统垃圾处理思维,以变废为宝为目标,通过引进企业,采用全链条资源化利用模式,将废弃垃圾转化为推动绿色发展的新动能,走出了一条兼具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大早,家住龙泉街道西山村的罗邦顺像往常一样,将生活垃圾分类倒进路边的垃圾箱,垃圾清运车及时将垃圾集中运走。
“过去,我们是将垃圾扔在屋后山坡,时间长了会发臭,影响环境。垃圾房修好后,大家将垃圾统一丢在垃圾房的垃圾箱里,很方便。现在环境变好了,心情舒畅了。”罗邦顺说。
为了推进生活垃圾治理,凤冈县在全县14个镇(街道)修建了13座垃圾中转站,通过定期清理、压缩打包后统一转运到德江中环环保新能源公司进行处理,做到了全县生活垃圾收集收运全覆盖,形成了“村民投放、镇村收集、县转运处理”的治理模式,有效减少了垃圾污染。
凤冈县中耀环境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片区负责人罗洪俊说:“每天转运垃圾量200吨左右,在深入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的工作中,我们也增加了收运频次,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同时,我们对前期投放的清运设施设备进行更新,目前共更换垃圾桶500余个,确保设备设施运转正常。”
在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同时,凤冈县还积极探索餐厨垃圾如何变废为宝。2021年,凤冈县引进了凤冈两山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利用黑水虻的生物特性将餐厨垃圾转化为高蛋白饲料和有机肥料,真正将餐厨垃圾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循环再利用。
走进该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对回收的餐厨垃圾进行筛选、分离,现场呈现出一番忙碌景象。
据介绍,分离出的油成为生物柴油原料,水进入污水处理系统产生沼气为系统提供能量,餐厨干渣则成为黑水虻的“美食”。黑水虻这种腐生性水虻科昆虫,能够取食餐厨垃圾,并分解其中的有害病菌,最终转化为高价值的动物蛋白饲料。
“黑水虻作为一种高蛋白饲料,烘干后销往各大饲料厂;分离出来的油,销往生物柴油厂,每个月在350吨左右,产生的经济价值30万元左右,通过我们这种生物转化技术,既解决变废为宝的问题,也解决生态污染的问题。”凤冈两山环境治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截至目前,凤冈县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收集亭、勾臂箱、垃圾桶等点位3047处,今年以来共收运城乡生活垃圾2.32万吨,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3.6%。餐厨垃圾自集中收运处置以来,已累计收运处置约8531吨,产出油脂505吨、黑水虻蛋白饲料205余吨,实现综合产值达415万元。
凤冈县综合执法局城管股负责人姜永辉说:“近年来,我们通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生物转化等创新模式,实现了‘变废为宝’。我们将以开展‘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全链条处理体系,持续深化绿色发展理念,让凤冈的生态底色更浓、群众生活更宜居。”
(凤冈融媒记者 张燕 饶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