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走了”
“你走吧,好好上班,我不走了,这里,好……”
因罹患脑梗,张道文对儿子张德厚说出这句话时有些费力。
一个多月前,新蒲新区新舟镇村民张道文的家人得知,新蒲新区贫困残疾人家庭失能托养中心即将运营,74岁的张道文符合政策,可以免费享受托养服务。起初,张道文千般不愿,家人也放心不下,但住了几天后,张道文却不想走了。
张德厚回家后,发了条朋友圈:感谢政府的精准扶贫政策,感谢中心所有的工作人员,咱爸就拜托你们了!
全市“首家”
“通过集中托养,一方面让更多失能人员享受专业的托养服务,另一方面让其家人能够安心投入工作,早日脱贫。”对于建设该托养中心的初衷,新蒲新区社会事业局副局长周泽滨这样说道。
7月9日,记者在该中心看到,每个房间都配置了空调、电视机等,一架正在安装的户外电梯,在乡村里显得抢眼,护理室、医疗室、康复医疗室、食堂等一应俱全。
该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由第三方机构按照规范化托养服务标准进行管理,是全市目前唯一的一所公益性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失能人员托养服务机构,现已入住19名托养人员。
老板转行
“爸,这舒舒服服的日子不过,你怎么想着伺候别个哟?”
护工组组长谢泽友,桐梓县新站镇村民,是该中心唯一的男护工。数月前,谢泽友决定应聘护工,遭到家人反对。这意味着,他要离开自己5层小洋楼的家,抛下自己月入过万的汽车修理店,去干看似“亏本”的事:帮助失能人员洗漱、如厕、进食、洗衣……
但当他说出自己的理由时,全家人都转而支持他——
“生意谁都能做,爱心不是谁都有。尊老爱幼这件事,我要做给你们下一代看。希望有一天,护工成为受人们尊重的职业。”
“特殊待遇”
今年25岁的潘朝兵,是整个托养中心唯一一个拥有卡通被子的人。院长马建娥笑称,他享受了“特殊待遇”。
多年前的一次意外,让潘朝兵终身致残,只能以特殊姿势坐卧。进入托养中心的第一个晚上,他失眠了。护工问原因,他说只有盖自己的被子才能睡着。为了照顾潘朝兵的特殊需求,马建娥特意委托其亲人将他心心念念的卡通被子送来,每晚帮助他摆放好四肢,直到他以舒适的姿势入睡。
马建娥说:“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名护工都应具备同理心,充分尊重、理解甚至赞美托养人员,这是我们的服务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