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绥阳县以“精准”要义贯穿整个脱贫攻坚始终,认真落实“五步工作法”,深入贯彻产业发展“八要素”,举全县之力、集全县之智,念好脱贫攻坚“三字经”,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脱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贫困户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全县建档立卡扶贫对象由12720户44977人减少到4435户11488人,45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9.5%降至2.28%。
坚持责任导向 “严”字当头
一是落实最严责任。坚决贯彻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压紧压实县、镇、村三级书记抓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实行督查包片的方式,将督导成员与乡镇捆绑,定期督查通报,建立问题清单,并限期整改,销号管理。各乡镇、各单位向县委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年终目标考核向脱贫攻坚倾斜,干部待遇与扶贫效果挂钩,帮扶单位开展脱贫成效与年终等次挂钩。
二是突出最严考核。修订完善《绥阳县脱贫攻坚责任追究办法》,进一步落实县级挂帮领导、科局干部、乡镇党委政府、村居委责任链与任务链。坚持“选、育、管、用”多管齐下,实施村级后备干部“青苗工程”,实行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研判调整机制。
三是实行最严督查。县督查局组建脱贫攻坚督查组,综合运用联合督查、暗访督查、调度督查、回访复查等方式,深入全县15个乡镇对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督办,督查结果直接运用到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评先选优和干部选拔任用。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原则,制定出台“六定一化”干部管理办法,激励广大扶贫一线干部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37名贫困村第一书记列为优秀干部跟踪培养。
四是强化最严问责。先后出台《绥阳县深化作风建设责任追究实施意见》《绥阳县干部召回管理暂行办法》《绥阳县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制度》等文件,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干部“亮剑”。2018年,扶贫领域立案37件41人,党纪政务处分43人。举办干部召回教育培训班,22名干部“回炉再造”。
坚持政策导向 “实”字当前
一是创新工作方法,健全帮扶机制。实行“三个一”调度机制,即:每月召开“1+1+N”单位联席会、每周召开专班工作推进会、适时召开专班碰头会,切实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推行问题层层研判机制。建立县、镇、村脱贫攻坚问题研判制度,定期开展问题研判工作,着力将问题解决在一线。推行人才服务脱贫机制,制定《绥阳县组建农业专家精准服务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按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生态养殖等类别,建立100名农技专家人才库,围绕46个贫困村主导产业挂牌联系指导。
二是健全一户一策,精准帮扶措施。坚持把能否稳定脱贫作为检验脱贫质量的重要标尺。按照“乡镇主责、部门主帮、群众主体、社会主扶、精准到户”的原则,实行国家干部帮扶“321+1”包保机制,“321”指县领导包保3户未脱贫户,乡科级干部包保2户未脱贫户,一般干部包保1户未脱贫户,“1”指每一个国家干部都要包保1户已脱贫户,已经稳定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村民选干部监测。且县直单位30%的干部到镇村真蹲实做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三是注重政策宣讲,集聚帮扶力量。深入推进“喇叭进寨”工程,全县各级干部结合下乡走访、帮扶,采取召开群众会、院坝会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脱贫政策,做到人人是脱贫政策宣讲员。各乡镇组建宣传队,到贫困村,进贫困户,让贫困群众了解政策、熟悉政策。在绥阳电视台、绥阳门户网、《绥阳报》《绥阳发布》等平台,开辟“脱贫攻坚”专栏,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发布脱贫攻坚最新惠民政策。
四是加强“双扶”活动,凝结攻坚合力。制定并下发了《绥阳县脱贫攻坚扶志扶智“双扶”工作实施方案》,夯实扶志扶智工作责任。县融媒体中心开设《脱贫攻坚 春季攻势》电视专栏,大力宣传基层一线的产业扶贫好经验好做法,激发更多的贫困人口干事创业。开设《扶贫政策解读》电视专栏,让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知晓扶贫政策,运用扶贫政策做好帮扶工作。
五是抓实“五个治理”,倒逼政策落实。制定“1+12”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建立整改台账、确定责任人,严格程序,提高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率。专项治理期间,全县新识别贫困人口532人,共清退贫困人口1466人,自查疑似错退的贫困户242户。同时,针对各级巡视反馈的问题,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逐一研究细化整改措施。
坚持目标导向 “干”字当先
一是完善设施。狠抓“组组通”公路建设,2018年投资4.7亿元,实施“组组通”公路项目598个1086公里,惠及1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万人;狠抓农村安全饮水建设,投资1250万元,实施8个乡镇32个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新建基站245座,新增通讯光缆4080千米,改造光缆1184千米,贫困地区电力、通信设施进一步完善。
二是培育产业拔穷根。按照“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思路,全县计划调减玉米3.34万亩。截至目前,已备种可种植辣椒面积25.6万亩,金银花1.2万亩,蔬菜13万亩。成立了绥阳县农产品促销工作专班,统筹指导全县农产品促销工作,将全县的100余家农特产品加工企业、较大种(养)殖生产加工专业合作社入驻贵州省农产品销售公共服务平台。
三是移民搬迁挪穷窝。着力在移民搬迁“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可致富”上做文章,奋力写好移民搬迁“后半篇文章”。搬迁入住与社区服务同步、思想疏导与精神扶贫同步、技能培训与就业创业同步、旧房拆除与复垦复绿同步、产业发展与稳步脱贫同步、档案完善与电子录入同步的“六个同步”工作法经验得到全市推广。通过培训转移就业、市场调剂、政府促进等解决就业2500余人。
四是政策保障脱穷境。按照“应助尽助”原则,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资助困难家庭学生7188人,其中建档立卡学生5620人。全面落实脱贫攻坚健康扶贫医疗扶贫政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合,住院报销比例达90%以上。此外,该县自筹资金2亿元用于脱贫攻坚补齐交通、饮水、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短板”。印发了《绥阳县2019年城乡低保核查和提标工作方案》,截至目前,完成15个乡镇提标方案制定和业务培训工作。
五是发展乡村旅游做活三产。该县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农事体验、民俗文化等乡村旅游,共建农家乐162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解决1000多人就业,帮助50余户150余人脱贫,带动350余人致富,人均收入增加到5000多元。2017年以来,每年发动近300户贫困户通过“特惠贷”入股旅游景区分红近100万元,直接或间接带动940人脱贫。
(作者单位:绥阳县融媒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