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金万
夹在乌江与赤水之间、位于大娄山南北两侧的遵义,有比茅台酒更为古老的方言与文化。下面,我就来说一下遵义方言(即西南官话西蜀片黔北方言,详见2010年11月第一版《汉语官话方言研究》)形成的历史吧——
在秦代以前,遵义先民在大娄山南北两侧创建了自己的氏族部落联盟鳖国(据《禹贡》载,这片土地属梁州南缴。周属鳖令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废鳖国置鄨县,属巴郡(今重庆市);遵义部分其他区域为蜀郡东南之极鄙。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唐蒙出使夜郎国,说服夜郎国的大小君长归附汉朝,于是汉王朝划出蜀郡的川南、巴郡鄨县和新归附的夜郎国部分土地置犍为郡。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牂牁郡,原犍为郡的鄨县划入牂牁郡。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至南北朝时期,鄨县划归平夷郡(领平夷、鄨二县)。隋开皇初年,隋王朝以乌江以北地置牂牁县,隶属牂牁郡。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牂牁县更名为建安县。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以原属牂牁郡北部地置郎州,领恭水等六县;不久废郎州并省隶县。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复置郎州,辖前六县;未几,更名置播州。公元640年,改原恭水县为罗蒙县。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将罗蒙县更名为遵义县(此为遵义市、县名之始)。此前,遵义人多为土著民族,以仡佬族为主。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播州为播川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改播川郡为播州。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南诏(今云南大理)自立,国号大礼,遣兵攻占播州。有汉族军民进入并定居播州(今遵义),是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以后的事情。
相传,汉族军民第一次进入播州是唐大历五年的事情。当时,播州土著居民反抗中央王朝统治。唐代宗八年(公元773年),朝廷派山西太原籍武将罗荣统兵历时7年平定播州叛乱。十三年(公元779年)自署播州侯,世袭播州。唐咸通十年(公元869年)至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南诏国大军进攻剑南西川,被西川节度使高骈击败,南诏溃兵及罗闽氏族部落占据播州。罗荣的子孙罗太汪向朝廷告急,搬来寓家京兆(今陕西长安)的杨端及率领的令狐、成、赵、犹、娄、梁、韦、谢八姓家兵进入播州,驱逐南诏国及罗闽氏族部落。于是有了第二次汉人进入播州的事情,这就是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杨端领兵进入播州,驱逐南诏国及罗闽氏族部落的历史,从此形成杨、罗二姓家族共同世袭统治播州长达725年(杨氏自署播州侯,罗氏为播州同知)。还有一次是明太祖初年的“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移民。那时,播州属于四川管辖,但此次进入播州的汉族军民不会很多,且各种资料记载甚少,就算作第三次汉人进入遵义吧。
第四是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李化龙率领24万明军“平播”进入播州。“改土归流”后,一些官兵及其家属在播州以插占为业,居住播州各地。这一次是遵义进入汉族人口最多的一次。也是遵义方言形成的最为关键的一次。“平播”后,原住居民只有十分之一二,朝廷为了遏制云南及其边境,派兵移民进入并充实遵义。
明末清初,张献忠部将孙可望(后降桂王,又降清)曾三次攻陷遵义,但占据的时间很短,孙可望与张献忠都是陕西人。这是第五次汉人进入遵义。有人说,“湖广填四川”可能使遵义方言受到一定的影响(当时遵义仍属四川)。后来进入遵义的汉族,主要有抗日战争期间,各地驻军官兵、学校和难民以及解放遵义时跟随随解放军南下和西进的干部及其家属。这是第六次和第七次汉族有规模地进入遵义的历史。
今天遵义的这个区域,是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调整西南行政区划,割遵义一府隶贵州布政司,以“南极牂牁,西连僰道,东西广一千二百二十里,南北袤一千四十里”的土地构成贵州行省舆图的北部状貌。
三线建设时期的移民应该是第八次汉族进入遵义。遵义地处西南边陲,山高林密洞多的地貌,能源矿藏极为丰富,是三线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大量从松辽平原、四川盆地、海河岸边、黄浦江畔、胶东半岛、赣水河畔、浙江水乡等地企业1964年来到遵义,在这里持续14年之久,带来了数以万计的“三线移民”。这批移民数量大、素质高,为遵义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遵义方言是北方方言西南官话西蜀片主要区域,是汉族文化的主要载体。黔北的部分汉族是唐代随罗荣、杨端(他的籍贯一说是南广溪洞——今四川南部僚人)“平播”来到遵义的。明万历二十八(公元1600年)年“平播”后,人口锐减,部分屯军留守遵义。这些屯军及其家属多为明末清初从江西、湖广、四川等省迁入的人口,迁移时间长达40年左右。
有人说,贵州人有一种“日鼓鼓”的精神。遵义作为贵州的一部分,又何尝不具有这种精神呢?简言之,这种精神就是倔强、坚持真理、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在古代,遵义山岭交错,交通闭塞,方言与风俗得到最大限度的保留。如今,方言与文化像高山流水一样,绚丽多姿,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魅力。为什么又说遵义文化是“稀奇古怪”的呢?“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就是“稀”,说不清道不明的民风民俗就是“奇”,悠久神秘的地方文物和曲艺资源就是“古”,没有享受过的风味美食就是“怪”。这也是遵义最有魅力的文化资源和最具潜力的自然资源,还有鲜为人知的人力资源。
今天,播州区尚嵇镇的汉族传统名优小吃臭豆腐皮,闻起来臭,吃起来香,细嚼细品却回味无穷、香彻唇齿,与茅台酒一样久负盛名。洪关小坝场的蓝布正炖腊猪脚,不仅滋补养身,而且风味独特,完全没有油腻感。平正乡凤凰村的干溪酸鲊鱼,肉质脆韧弹牙,是当地人最拿得出手的下酒菜,包你越吃越想吃。泮水镇街上的明珠翡翠饺子,咬上一口,香鲜溢满唇齿之间,真是色香味俱全哪。鸭溪镇的豆豉火锅,香辣可口,极为下饭,百吃不厌……所有这些难道不是“咫尺神秘,稀奇鬼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