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肖时雨)近年来,习水县高度重视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多措并举,不断加强赤水河流域综合治理力度,取得显著成效。
通过因地施策,开展植被修复行动,促进森林景观提升和林果产业发展,该县实现了“还绿于河”,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截至目前,该县已累计实施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等51.28万亩,发展林果产业23万余亩,完成赤水河旅游公路绿化54公里。
在“还水于河”方面,该县全面清理赤水河流域小水电站和码头等,严打非法捕捞行为,积极推进退渔上岸、开展增殖放流等,以多种方式强化水源保护。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32座小水电站和沿线码头的拆除及复垦复绿工作;95户渔民完成退捕转业;累计开展增殖放流活动16次,放流鱼苗200万余尾。今年以来,投入200余万元搭建渔业资源实时监控系统,设置智能监控68处,累计办理涉渔案件72件。
该县还常态化开展河道巡查工作,严肃查处河岸沿线违章建筑及向河道倾倒弃土弃渣等行为。截至目前,通过河道划界明确了赤水河(习水段)保护区保护范围;累计投入资金5811万元,治理河道14.46公里。
在“还土于河”方面,该县从“管、建、改、治”综合着力,实施沿河水土保持及绿化建设工程,全面推进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切实抓好土地复垦复绿。截至目前,该县实施生态修复废弃露天矿山面积达43.31公顷,完成7个矿坑水治理任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