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勇
“湄潭有‘寨管家’、凤冈有‘乡村掌墨师’(即掌握专业技能的领头师傅)、余庆有春风小院……”在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像这样为民办实事的创新做法在遵义还有很多。(12月7日《天眼新闻》)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何谓“三篇文章”?即“我为群众办实事·乡村振兴解难事”“我为群众办实事·社区报到做好事”“我为群众办实事·助推民企排忧事”。此为遵义市切实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实际成果,从红色沃土中汲取丰富营养,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难点痛点堵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创新工作载体,探索建立长效体制机制,及时解决群众所急所忧所思所盼,促进社会和谐。
党史学习教育抓得好不好,不仅要看有没有提高科学决策、破解难题的能力,还要看有没有提高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福祉的本领,进而将民生保障做好做实,把人民期盼变为现实,振奋精神、激荡人心、集聚民心。
让群众满意,关键是要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积极回应群众的呼声和期待,要立足好群众满意,办实办好民生实事。为此,需要党员干部不断沉下身子认真了解民生需求,倾听群众的心声,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认真研究改进工作作风,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制定有效措施抓落实,不断提升解决民生问题的水平。只有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让实事更实,让生活更美。
广大党员干部只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紧扣时代脉搏,顺应人民期待,定能在继往开来的发展大潮中擎起如椽的大笔,描绘出遵义更加璀璨的民生蓝图。让幸福落地,就一定能在新征程上凝聚起更强大的奋进力量,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