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你可以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在这里,你可以纵情山水之间,领略大自然美景;在这里,你可以走进各具特色的乡村农家乐,体验风土人情……
2021年,我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深入实施旅游产业化“四大行动”,不断提升“红色圣地·醉美遵义”旅游品牌影响力。
今年,全市文旅系统将继续练内功补短板提品质,做精品促融合塑形象,努力将遵义建设成为“红绿辉映、多彩融合、文化多元”的国际一流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红色旅游目的地。
市场竞争力增强 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我市文化旅游在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对外开放等领域的叠加效应不断彰显,旅游市场吸引力持续增强,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记者从遵义市文化旅游局了解到,去年,我市累计接待游客10979.37万人次,占全省的17.05%,实现旅游收入1140.69亿元,占全省的17.2%。推进117个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9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2.6%。
为不断强化旅游发展的产业地位,加快实现旅游产业综合实力、经济效益双提升,我市围绕“四大行动”,全力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不断强化旅游业态培育,推动旅游产业化和高质量发展。
在主体培育行动方面,加快国有涉旅企业实体化转型,推动组建遵义旅发公司;新增涉旅企业686家,培育涉旅限上企业25家;赤水旅发公司获认定为省级龙头旅游企业,并列入省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加强与景域驴妈妈、同程、携程等国内知名企业沟通,拟在顶层设计、重点项目一体化合作、知名IP植入、智慧旅游、景区运营、EPCO(工程总承包及委托运营)等方面深度合作,已达成初步合作协议。
在业态升级行动方面,创建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3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4个;遵义·1935街区成功创建为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茅台酒镇创建为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创建乡村振兴体育旅游示范点3个,赤水市、绥阳县成功创建贵州省体育旅游示范县。搭建“旅游+特产”平台,开展“‘遵义好物’进百企·文旅产业促消费”行动,完成78家重点旅游场所试点和23家旅游商品企业的遴选,“遵义好物”线上电商平台、线下体验馆启动运行。
在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方面,建成3A级示范性旅游厕所11个并完成地图标注,启动5个高速公路旅游服务区建设。完成全市A级旅游景区、旅游餐饮点、旅游购物点、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游客集中区域旅游标识标牌校核工作,整改问题旅游标识标牌。开展全市旅游服务质量问卷调查,满意率92.5%。举办涉旅从业人员培训,共计1000余人接受培训。
在盘活闲置低效项目攻坚行动方面,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了大沙河、乌江古村落、海龙屯等重点低效旅游项目实地调研,完成了23个项目盘活方案的专家评估审查。积极申报文旅基金支持项目建设,获批资金15.1亿元,到位资金6.6亿元(其中闲置低效项目2个,到位资金3.4亿元)。推动贵州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实现2022年春节开业试运营。
提升核心竞争力 让游客满意在遵义
今年,我市将全面落实“构建兴文塑魂的红色传承体系”目标和“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部署,围绕“1234”工作思路,实现旅游品牌更响、业态品种更多、产品品质更高。
据了解,我市将积极申请中央、省级预算内项目资金、地方性政府专项债券、省级文旅基金和其他项目资金支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社会资本盘活提升,完成7个闲置低效旅游项目盘活任务,并努力实现贵州乌江寨国际旅游度假区“五一”节前后全面开业运营。
为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带动力,我市将进一步推动涉旅国有企业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推动遵义旅发公司做大做强,深化与中国旅游集团、景域驴妈妈、同程、携程等知名涉旅企业合作。引进涉旅全国百强企业2家以上,新增涉旅市场主体200家以上,培育“精特优新”本土旅游市场主体20家以上,新增限上涉旅企业25家以上,新增年营收过亿元旅游企业2家。
如何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我市将持续推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赤水河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赤水和绥阳旅游目的地建设,新增3A级以上景区4家,提档升级高质量精品旅游景区7个。新增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以上,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以上;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以上,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以上,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个以上。推动中心城区、仁习赤、湄凤余、务正道域内和域外实现区块联动发展。促进红色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民族文化和旅游业深度融合,积极拓展工旅、农旅新业态。
让游客满意在遵义。今年,我市将在遵义1935街区设立游客咨询服务中心。深入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继续创建各级“青年文明号”旅游服务集体。加强对文化娱乐和涉旅场所的监管,严厉打击不合理低价游、购物陷阱和欺客宰客行为。抓好文旅行业安全监管,持续开展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平安景区”创建活动,创建达标率100%。
与此同时,我市将深入推进文化旅游市场宣传营销。加大旅游推介力度,常态化开展多种形式的促消费活动,持续推进“‘遵义好物’进百企·文旅产业促消费”行动,吸引外来消费能力,激发本地消费潜力。更加注重旅游精品路线打造和多元化体验性需求,积极打造以红色文化为引领的黄金旅游路线。
稳固提升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客源市场,拓展成渝地区周边客源市场和新兴市场。围绕珠海与遵义对口协作工作,拓展珠三角和港澳市场。加大与延安、赣州、桂林等红色旅游友好城市联合推广力度,推动红色旅游城市客源互动,探索更多有效双赢的宣传推广模式。
坚持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统筹区域形象品牌和旅游产品品牌,创新宣传推介方式,用好大渠道、大平台,推动大宣传、大营销。按照“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区块联动”的思路,加快推动旅发大会市场化转型,持续提升“红色圣地·醉美遵义”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记者 向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