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关键期。相关数据显示,2022届我省高校毕业生高达27.3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为了给高校毕业生营造宽松的就业环境,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近段时间,贵州各行业、各部门从拓宽就业渠道到加大招聘频次,从力挺创业创新到大力支持新就业形态,多路稳就业促就业举措密集而至,帮助广大毕业生树立理性正确就业观,积极主动就业创业,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全力确保就业局势总体平稳
“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经济持续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对就业造成了一定压力,尽管就业工作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就业局势继续保持总体稳定,依然具备许多有利条件。”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说。
面对就业大考,贵州坚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迅速行动、科学研判、综合施策、协同发力,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力确保就业局势总体平稳。
一方面,省人社厅联合省教育厅及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的通知》,决定从2022年起,利用三到五年时间,紧扣“以职业指导补求职短板,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这一工作目标,着力构建“全程化、全员化、便捷化、专业化、精细化”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工作体系;组织实施“八个一”行动,即组建一支职业指导专业队伍、开展一系列职业指导专题活动、组织一次心理调适活动、实施一轮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开设一批创业指导课、实施一轮用人单位职业指导、组织一次粤黔职业指导协作、举办一组典型事迹报告会,切实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解决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助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社会力量等优势,将职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专场活动”等专项活动,形成上下联动,辐射全域的工作局面。截至目前,共举办270余次职业指导直播课,近98万人次观看。另外,近期省人社厅还将会同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在全省范围内遴选100名省级职业指导师专家,提升职业指导专业化水平。
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尽最大努力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创造条件,提供支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他们遇到的就业创业问题,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尽快就业,成功创业,施展才干,实现人生梦想。
把握有利因素找到合适岗位
“就业形式多种多样,毕业生要学会利用自己的优势,把握逆风中的有利因素,拓宽机遇窗口,就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合适岗位。”贵州大学教授李振华说。
大学生就业选择关系到自身的发展成才和人生价值的实现,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李振华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在不断加强与政府和相关企业的合作,共建全方位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习基地,针对不同专业匹配不同部门和岗位来推荐学生实习,推广“培养+实习+就业”的“预就业”制度,使毕业生在毕业前形成相对缓冲期,为就业提供必要的心理准备。
同时,搭建了学生与企业交流的通道,主要提供线上招聘信息、相关公告通知、线上就业课程、线上宣讲会和招聘会、线上解答咨询、匹配精准信息推送、线上毕业生调研跟踪等服务;加强了科技产业园的建设,专为那些有创业想法的同学提供创业渠道,鼓励学生创业;通过大量的创新创业比赛,让更多有实力有想法的同学得到企业和专家们的指导,待技术成熟后,同学们通过提供的企业孵化场地和资源政策,实现从课堂到市场的转变。
“我们不仅需要培养学生就业技能,还需要帮助学生转变思想,让他们在择业时有一个清晰的自我认知。此外,还要引导学生掌握全面的就业内容,主要包括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观念以及就业心理等,为大学生提供系统的职业生涯指导服务。”李振华表示。
搭建起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就业桥梁”
“解决就业难不仅要靠政府部门强化就业服务,提供政策支持,还需要高校毕业生降低期望值,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就业观,先就业再择业,职场的路子才会越走越宽广。”贵州黔程智聘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田佳凤说。
作为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贵州黔程智聘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依托多年来建立的人才数据库,将传统招聘转变为数字化招聘,秉承“数据共享、平台共建、业务融合”的战略,打造全新的商业模式,实现传统人力资源服务升级为新媒体人力资源服务,常年为铜仁市人社局、铜仁市总工会、铜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铜仁学院等单位提供就业、创业服务活动承办服务。
田佳凤认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人力资源企业可以搭建起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的“就业桥梁”,提升求职人员与企业岗位适配度,增强求职人员与企业互信互动,实现政府部门、企业与求职者三方紧密结合,不断畅通劳动者求职渠道,助力高质量就业。
保就业就是保民生,稳经济需要稳就业。为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新形势,贵州黔程智聘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积极探索“直播带岗”新模式,2021年以来开展“直播带岗”网络招聘会52场,目前直播间粉丝量达28.52万,318.87万浏览量,参会企业1595家,共提供岗位18984个,达成就业意向3616人。
“服务人才、服务企业、回馈社会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的一份承诺和理想,我们希望利用平台资源,开展专场直播,畅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困难群体就业渠道,最大程度降低用人单位招工和求职者就业成本。”田佳凤说。
(据《贵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