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 予
连续7年进入中国30个最安全城市排行榜前12位;荣获“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称号;连续5次捧得“长安杯”,是目前全国4个5次荣获“长安杯”的地(市)级城市之一……这是我市近年来法治政府建设向前迈进的一步步坚实足迹的记录和写照。(8月11日《遵义日报》)
文明城市离不开法治保障。城市的文明,需要浸润于道德的灌溉,更需要植根于法治的土壤。遵义立足于深化文明城市建设,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立足地方特色,先后制定出台6部地方性法规,完成9个立法调研项目,通过5个重大事项决定,推进地方立法工作驶入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既把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契合法治建设,又用善法支持深化文明城市建设,藉以影响大家信仰“内心的法律”以涵养道德,遵从“成文的道德”而敬畏法律。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为文明城市保驾护航,描绘法治文明的黔北新风景。
涵养法治意识,呵护的正是社会文明。如果说法治文明建设,是公正有力执法的支点,那么,文明自觉则是守法的落点。开展“一次事一次办”,积极推进“2+2服务模式”改革,建设“7×24小时”全天候人工服务、响应及时、知识库支撑到位、工单流转顺畅的12345热线平台;晒权责“家底”,推进权力“瘦身”,跑好服务基层、服务百姓的“最后一百米”;妥善审理涉教育、医疗、住房等涉民生案件,保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等,构建与不断提升的物质文明相适应、相匹配的精神文明,提升文明素质,让法治惠民抵达群众心坎。
文明其表,制度其里。城市文明的追求永无止境,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制度护航。事实证明,无论是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还是创新管理、提升服务,法治都是最可靠的手段。而对于广大群众而言,应逐步养成遵守法规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尊重法律,维护法律,尤其在表达诉求、维护权益时,要学会依法办事,这样更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让文明遵义实至名归,让文明得到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