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市应急管理局获悉,2022年,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严谨细致务实的作风,持续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2022年,全市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42.57%、50.48%,未发生重大、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一年来,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坚持以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主要抓手,聚焦主责主业,坚决守住“三条防线”,“减量遏大”成效明显,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守住安全生产风险防线
2022年,我市应急管理系统全面落实省安委会关于安全生产“打非治违”部署要求,突出12个重点行业领域,纵深推进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截至目前,累计发现各类非法违法行为33万余个,立案7834件,处罚1.1亿元,累计行政(刑事)拘留916人,吊销证照2479个,停产停业整顿871家(次),关闭32家,排查整治各类问题隐患10万余条,“减量遏大”成效明显。
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期间,国务院安委会督导帮扶组进驻我省开展安全生产专项督导帮扶,省安委办第五督查组也到我市开展督查检查活动,我市以此为契机,狠抓国务院安委会督导帮扶组、省安委办第五督查组反馈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国务院安委会督导帮扶组、省安委办第五督查组和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共计排查问题隐患116646条,已整改116646条,整改率为100%。通过整改,全市重大风险防控能力、企业本质安全得到进一步提升,突出问题治理成效进一步凸显,问题隐患整改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2022年,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巩固提升年,也就是收官之年,对照国家、省、市三年行动要求,市级层面三年行动主要工作任务内容共383项已全面收官,全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实现“双降”目标,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此外,在安全生产“六级六覆盖”责任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我市试点探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网格、消防网格和安全网格等“多网合一”,逐步实现基层安全网格员、地质灾害监测员、护林员、灾害信息员等“多员合一”,推动基层安全生产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发展,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同时扎实抓好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守住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
2022年,我市先后遭受低温冷冻、洪涝、风雹、干旱等自然灾害,面对灾害,全市应急管理系统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基础能力、提高自然灾害防范应对水平,创新探索“四应、四停、四盯、四管”工作举措,力量前置降低自然灾害损失,构建了“市包县、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户联户”的防汛救灾包保责任体系,千方百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2022年未出现因灾致人死亡或失踪,实现了汛期“零死亡、零失踪”工作目标;同时统筹兼顾,加强同林业部门协作,加大火源管控力度,推动森林防火工作深入开展;在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上,通过精准做好灾情报送、精准开展灾后救助、精准指导灾后重建、精准做好灾后理赔等,不断丰富自然灾害救助保障体系,有效提升了农村地区自然灾害抗灾能力。
守住应急救援生命防线
2022年,我市应急管理系统不断强化底线思维,把“有急能应”作为重要目标,着力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系,切实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2022年,市应急管理局以开展国家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建设试点工作为主要内容和重要抓手,明确构建“1+5+2+N”的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模式,奋力推进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试点建设。
同时修订应急预案、更新了遵义市突发事件现场应急指挥官体系,编制突发事件模块化现场处置方案,加强应急演练,为同时有效应对多起灾害事故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应急救援能力不断提升。
在应急物资装备体系建设方面,市应急管理局全面推动市级应急物资储备库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指导各县(市、区)制度化、规范化管好用好县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并帮助指导各县(市、区)开展乡镇应急避难场所及物资储备点建设,为应对灾情做好万全准备。
另外,全市还深入推进应急广播建设和应用,共建成1个应急广播市级指挥平台,21个县级平台,255个镇(乡)级平台,2053个村级平台和7.6万余个音柱(喇叭),率先在全省实现应急广播市县乡村组五级全覆盖,2022年,共通过应急广播开展安全知识宣传316100次,发布预警信息2925450次。
(记者 李玺)

